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中心 > 政治类 >

    网络民族主义探因(三)

        网络民族主义是对崛起的呼应。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当今的GDP居世界第4位,并且将在可以预见的近期内超过德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对东亚周边事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非洲事务中也正在扩大影响,并且通过联合国或其他形式对广泛的国际事务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新世纪的诸多事例表明,正在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大国,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这种影响的标志之一。的崛起大大激起了国人及海外华人的民族自豪感,有关“21世纪是的世纪”之类的欢呼时有所闻。在这样的情形下,民族自信和自尊的复苏是自然而然的。网民这时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复兴型民族主义。复兴型民族主义所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其中最普遍的是对政权问题的关注和对恢复主权、领土完整以及民族尊严的强调[5]。如果说在针对美国、日本以及台独和藏独势力时,网民表现出激烈的民族主义,那么在其他方面,诸如在“港澳回归”、“申奥”、“入世”等崛起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中,网民则是温和的民族主义。他们以集体化的欢呼,表现出为民族崛起而激动的情绪。
       

        三、网络民族主义的政策折射
       

        如果说网络民族主义的有无来自于现实基础,那么网络民族主义的强弱则受到政策取向的影响。
       

        网络民族主义与国家的战略意识形态取向有关。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色社会主义等。但是社会极其复杂故不能仅以执政党的意识形态要求社会上所有的人。特别是在对外事务中,过于强调这些意识形态有时并不合适。在的意识形态中,爱国主义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而爱国主义本来就包括了民族主义。的确,民族主义是最富有情感魅力的天然政治资源,时效性最持久、成本最小、收益最大。民族主义是一种能够化解国内社会矛盾,增强民族凝聚力,并产生一定号召力的意识形态。通过宣扬爱国主义而规范并引导着国人的行为取向,增强着国民民族身份的认同。特别是20世纪末期以来,面对国际风云变幻,政府试图通过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抵抗力,而这些大背景无疑有利于孕育民众的网络民族主义。
       

        网络民族主义与有关规范言论表达的政策尺度有关。依照法律和政策对各种言论进行规范,其中包括了互联网上的言论。在互联网上,如果出现与现行规章相抵触的言论,就会被网站或有关方面删去或制止。网络上的民族主义言论一般针对外部势力,相对而言敏感性弱一些,也较能受到网站的默许而存在。比如具有较强民族主义的“强国论坛”就属于官方《人民日报》所办的网站。有的学者指出,总的看来网上表达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对外表现为网络民族主义,对内表现为网络批判现实主义[6]。因此,在后者受到应有约束的情况下,民族主义言论就在网上显得突出了。一些网民也迎合了这种政策尺度,因而在民族主义方面大胆放言。另外,由于网络的国际性,国外许多人包括海外华人在网络上也有很强的民族主义倾向,他们的言论更不受政府的约束,而内外交汇在一起则形成了中文网络的民族主义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