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中心 > 政治类 >

    网络民族主义探因(二)

        当今世界,那些至今仍处于分裂状况、尚未建立独立国家或附属于其他国家且受到歧视和不公待遇的民族,都比较热衷在网络上宣扬民族主义。网络民族主义最集中和具体的体现就是名目繁多的网站[3]。例如,打开库尔德斯坦民主党的网页,除了看到所谓的“库尔德斯坦”地图外,有一段话非常醒目:“印欧先民的后裔在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毗邻的山地丘陵中已生活了数百年,这个地区就是‘库尔德斯坦’。现实中,库尔德人被世人以怀疑的目光看待。他们生活在异族的土地上,不得不屈从外界压力而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他们被要求学习土耳其语、伊朗语或阿拉伯语,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找到自我。这种带有鲜明民族危机感的告白在其他民族主义网站上也随处可见。除库尔德人外,亚美尼亚、马其顿、威尔士、苏格兰、巴勒斯坦、阿尔巴尼亚、爱尔兰、法国的布里多尼和科西嘉、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亚和巴斯克、俄罗斯的车臣等,所有这些地区的民族主义者都纷纷开设了网站。当然,网络民族主义不仅存在于非独立民族中,在独立国家和大国及大民族中也同样盛行。
       

        互联网的技术特征还型塑了网络民族主义特点。传统上,人们的政治参与都是具有一定组织性的,无论是正式组织或是非正式组织。然而,网络是非中心、无组织的,个体网民日益成为网络行为的主体。网络上的民族主义的表达,也不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行为,具有自发性和非组织性。网络传播中还普遍使用匿名制,还存在一些特有的规律现象。网络上最有影响的声音一般不是最理性、最客观的声音,往往是哪些言辞最激烈、最极端的声音。这些使得网络民族主义具有激进和情绪化的倾向。如网上乱扣“汉奸”帽子的谩骂、诉诸战争武力的煽动等,屡见不鲜。而在传统的媒介如报纸和电视上,出现这些极端的言论几乎是不可能的。网络民族主义所带有的自发性、情绪化等特征都可以从技术方面追溯到源头。
       

        二、网络民族主义的现实依托
       

        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的,但虚拟言行总是现实的这样或那样的观照或反映。网民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民众,其所表达的民族主义无疑深深根植于社会现实之中。
       

        网络民族主义直接源于重大事件的刺激。激烈的网络民族主义都是基于严峻的现实冲突的。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韩国和日本、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因利益分配、领土或历史问题而产生矛盾或冲突时,民族主义都在网络上迅速蔓延。互联网发展较晚,大约是1997年后才形成气候。在这之后,互联网上的每次民族主义大潮都与重大的国际事件相关联。1999年北约轰炸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掀起了第一次网络民族主义大潮,人民网随即开设了“抗议北约暴行论坛”,这个论坛就是后来著名的“强国论坛”的前身。从这之后,大陆对岸的台独言行、日本不承认侵华罪行和首相屡次参拜靖国神社、美国在南海撞我战机等重大事件,都在互联网上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民族主义大潮。2008年,举办奥运会,藏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借机进行干扰和破坏,再次激起了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网络民族主义情绪时强时弱,其起伏与这些事件的发展密切关联。一旦这些事态趋于平静,网络上相关的情绪也变得缓和了。
       

        网络民族主义直指对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现实威胁。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主义不同,的民族主义没有宗教色彩,也不因价值观和血缘方面的差异而树敌。民族主义所针对的主要是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损害民族利益和民族感情的事件。激发网络民族主义大潮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是由于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受到了蔑视和伤害。网民的民族主义主要指向国际列强和国内分裂势力。众所周知,美国以当今世界霸主姿态到处插手国际事务。在苏联解体后,美国加剧了对的遏制和打压。当今在国际上遭遇的伤害,很多直接或间接来自美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炸,是美国所为;战机在南海机毁人亡,也是美国所为;台独、藏独的分裂行径,背后都有美国因素。日本是的近邻,也是近代以来对伤害最深的国家。日本在历史遗留问题包括教科书、靖国神社等问题上,屡屡损害的国家利益,伤害人民的感情。正因为如此,美日成为网民的众矢之的是毫不奇怪的。当然,别的国家只要伤害到,也同样为民众的民族主义所指,无论是20世纪末期一些国家曾经出现的排华现象,还是2008年一些西方国家在奥运火炬传递中的所作所为,都遭到了网民的痛击。在内部,网络民族主义直指台独、藏独势力等。国家统一在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屡遭列强分裂的困扰早已成为人民沉重的心结。对于台独和藏独势力试图分裂国家这些关涉国家主权和声誉的分裂活动,网民自然保持了高度的敏感,并且予以严厉的抨击。总之,网络民族主义所指都是事关国家利益和尊严及民族复兴等问题的。
       

        网络民族主义是对“威胁论”的反击。初步崛起之后,“威胁论”不时冒出,并且在一些国家有一定市场。所谓的“威胁论”实际上也是一些国家针对的民族主义。在当今实力最强的美国,在网络上也有针对的民族主义。曾有美国网民上书国会,要求阻止公司收购美国石油企业。在“威胁论”升温之中,美国一些与威胁论有关的词汇也日渐流行,这其中包括“ 道歉者( sinapologists )”、“ 拥抱熊猫(panda-huggers)”等等。英文中panda-hugger的解释是:这个贬义成分居多的新词由tree-hugger演变而来,tree-hugger是指那些关注森林环保,甚至以抱树的方式来表示捍卫森林决心的环保人士,而pandahugger则衍生为那些认为不会构成军事威胁的分析家或学者[4]。在遭到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非议和攻击之时,网民出现捍卫自身利益的民族主义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