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要大发展,另一方面,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削弱,这是“十六大”关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上给我们的一个新认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握两者关系,表明我党在两者关系上的认识更加深刻。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是以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代价,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不是以削弱公有制主体地位为代价。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不会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不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于”也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不论是公有还是私有,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都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因此,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完全可以大显身手,比翼齐飞,共同开创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
3“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于”.必将带来经济的大发展
所有制的突破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根本突破;它必将引起经济政策、分配制度、产业结构等一系列变化,从而大大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在新成立初期,我们党提出了变更旧的生产关系,当时经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一段时间内极大地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所有制理论上经历了几次创新,而每一次创新都引起思想大解放和生产力快速增长。同样,“十六大”关于所有制理论的又一次创新,也必然带来经济的大发展。
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理论上主要是公有制的突破。如:公有制经济内涵的扩大、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是质和量的统一,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控制力等。这些突破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使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国有企业的扭亏为盈取得很大成效,从而使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六大”在所有制理论上的突破,作者认为其中一个闪光点,就是在非公有制经济问题上的突破。这必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一,党的方针政策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十六大”对非公有制经济,从经济制度到政治地位、经济政策、分配制度和私有财产等方面都有新提法。如,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阶层,都是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收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人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行公平竞争。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人分配的原则,等等,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可预见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党的“十六大”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这些新提法,是思想的又一次解放,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如果说民营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话,那么,“十六大”对民营经济的一路绿灯,将使民营经济发展进人快车道。
第二,民营经济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数量多,覆盖面宽,投资少、发展快;企业内部产权明晰、组织结构简单、机制灵活、利益驱动明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强;面向市场、适应需求、善于应变、船小掉头快等。民营经济这些自身优势,使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民营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实行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方针,为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参人国有企业重组,实现股权多元化中将大显身手。在实行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为国有大企业配套加工,发挥助手作用。在增加就业、发展第三产业和为社会创造财富方面更是大有作为。例如在温州民营经济的产值已达到90%以上。可见,民营经济将成为经济的最大增长点。
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必将大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