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中心 > 政治类 >

    试析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平等追求及启示(

        从1918年下半年到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走了一段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道路,其中战争和经济的极端困难是促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以实行的客观原因。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既是保证战争胜利的需要,又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捷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加速工业的国有化和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1919年3月16日人民委员会通过法令规定全国城乡的合作社一律改组为统一的分配机关—消费公社,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人消费公社,实行产品和日用必需品的国家统一分配制。国内战争结束后,曾一度实行了免费向居民发放食品和日用品,免收居民的房租、水电、煤气、暖气等的费用。由于经济实物化,国家财政、信贷和货币的作用被严重削弱,货币的职能几乎失去意义。
       

        年3月开始的新经济政策是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失败后的选择,被认为是暂时的“退却”。因此,短短几年时间之后,斯大林就取消新经济政策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回归,又开始向共产主义直接而快速过渡。
       

        斯大林在论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时,在“按劳分配”前面加上了“各尽所能”。斯大林的提法意味着“各尽所能”不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而是其前提。斯大林“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含义已经类似;于马克思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了。斯大林的提法包含着这样的意思:(1)“各尽所能”是社会主义实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所要求的,正如马克思所设想的,“各尽所能”是理想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涌流的直接原因,也正如列宁称赞的星期六共产主义义务劳动,那么当然不应该按报酬付劳。(2)已经是“各尽所能”了,就应该忽视人们的劳动能力差别,不必有差距过大的“按劳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追求平等社会关系的原则决定的。那么,这样一来,按劳分配实际上就变成了按人分配。
       

        斯大林的观点必然影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和举措。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争论中占了上风后,便按照自己的设计加速向社会主义过渡。1938年出版的由斯大林主持编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认为,苏联已进人了新的发展时期,进人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并逐步过渡到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为社会生活准则的共产主义社会时期。在1938年的联共(布)十八大上,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进人新的发展阶段,即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并从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1952由斯大林主持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宣布,苏联已建成了社会主义,现在党的任务是从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最后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讨论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平等与实际消费品分配不平等的矛盾,在半个多世纪社会主义实践中这一矛盾为近乎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所取代。在个人劳动能力差异及其相应报酬差异与平均主义观念的矛盾中,前者通过意识形态的作用而让位于后者,即提倡个人的无偿奉献,这样,在平均主义观念的支配下,社会主义国家按劳分配实际上为差额极小的按份额分配所取代。
       

        二)毛泽东限制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
       

        1956年2月,苏联共产党召开了二十大,同时,波匈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人民反对现行体制的风波。如何正确认识苏联的经验,这时已成为各国共产党、工人党思考的中心问题。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毛泽东曾讲:“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1955年底,毛泽东提出了“以苏为鉴”。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强调党的基本方针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的探索是在坚持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前提下,对现行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适当地作一些修改。这正如他后来所说的:“一九五六年四月的《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毛泽东主要是对斯大林之后,尤其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存有疑虑。他认为苏联、东欧出现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他想在建设更加纯粹白饼上会主义,正是这样的原因使他认定独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毛泽东开始的思考与其说是探索,不如说是毛泽东对经典社会主义的追寻。他决心通过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纠正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为中华民族探索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沿着这个思路,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毛泽东到195$年就正式开始考虑限制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问题。他说,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以及农村的工分制,这跟旧社会差不多,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所以要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提出用供给制代替工资制。应该说,这忽视了马克思讲按需分配的前提条件是劳动成为人们第一需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即忽视了马克思反复强调的物质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