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中心 > 政治类 >

    壮族道德教育对民族院校德育的价值(下)

        (二)借鉴壮族道德教育情景化和“寓教于美”的做法,在美好校园文体活动中渗透德育。壮族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根据不同的情景来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以“歌化”、“故事化”、“活动化”等美的方式展开,隐蔽性强。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德育的渗透性作用,他说:“人如果离世绝俗,就无法实现其善行,勇敢、节制、正义、明哲诸善德实际上就包含在社会的公务和城邦的公务和城邦的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德育的渗透工作。
       

        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校园环境。环境既是教育活动的条件,也是教育的内容。我们要借鉴壮族传统道德情景教育的方法,有意识地把道德教育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按照科学性、教育性和有效性的原则进行校园环境建设,造就一个既有人文气息,又有道德教化效果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成为一本活的德育教科书。
       

        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文体活动不仅能够培养人们的美感,净化和美化人的心灵,激发人们追求高尚的情操和奋发向上的志气,而且能够增强人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勇敢、团结和进取精神。民族院校德育可以在民族传统节日,如三月三、中元节、中秋节,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举办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民族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在妇女节、青年节和建党、建军、国庆等重要节日或纪念日,组织师生“唱红歌”、“看红片”、“走红路”,在良好节日氛围中,利用各种文体活动特有的美,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举办文体活动,除了文体专业学生外,应该不重技能,重参与;不重竞技,重观赏;不重结果,重风格。
       

        三要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和现代文明规范为内容的学术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活跃学术气氛,而且可以影响教师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导向。
       

        (三)借鉴壮族道德教育制度化的做法,建立有效的德育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壮族传统道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有切实可靠的乡规民约作制度保障。邓小平非常强调制度的作用,他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在劳动还是谋生手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上的他律强于自律,自律要靠他律来维持。“在规范伦理学中,道德他律的直接涵义,就是指人或道德主体赖以行动的道德标准或动机,首先受制于外力,受外在的根据支配和节制。”新加坡能够成为享誉全球的文明城市,除了进行道德宣传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外,主要是制定并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运转良好的公共法规和制度,对违犯社会公德及法规的一切不良行为,如随地吐痰、电梯内吸烟、损坏树木等不良行为都施以重金处罚。
       

        我国生活中出现的道德无序和失范现象,其原因不能仅从个人行为中去寻找,而是制度本身有缺陷造成的。如果“败德”行为有利可图,而遵从和弘扬道德者总成为吃亏者,这本身就反映出制度伦理的不健全。诚信档案和“道德银行”的建设使用,以及《物权法》对拾金不昧的规定:拾得遗失物者,应当返还丢失者;丢失者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者或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等,是社会构建赏罚严明的机制,保证德行成为社会的通行证的有效做法。
       

        (四)借鉴壮族道德教育传媒化的做法,强化现代化传媒手段在德育中的应用。壮族传统道德教育善于利用山歌、故事、文体活动等大众传媒手段占领人们思想阵地。原国家教委课题《当前我国大中小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成因、对策的研究》总体报告揭示:社会文化因素特别是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学校道德教育活动和思想理论教育的影响。无独有偶,上海市文明办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的青少年喜欢动漫;96%的青少年上网。在生活和娱乐方式上,42.2%的受访者认为受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的影响最大,位居第二的是同学和朋友,而教师与家长影响力则位居倒数第一、第二位,分别只有1%和3.7%。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传统道德教育方式进行升级换代,以方便、有趣、快捷和有效的方式来包装德育内容,抢占网络、社团、宿舍等阵地,使学生随时随地就能够接受到教育。实际上,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用传媒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是其强项,用影片和动画等一切媒介手段去宣扬它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