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一月联考 > 复习指导 > 政治 >

    2014年政治毛中特各题型考点终极梳理

      一、客观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2.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4.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为“保护民族工商业”。

      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主要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初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8.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重要观点有:(1)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2)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3)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4)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9.党的十八大关于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10.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力。

      1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13. 社会主义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14.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5.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6.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7. 完善社会管理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完善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8.党的根本建设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二、主观题

      第一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

      摘自2014年考研政治大纲解析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特别是下一步改革要面对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摘自2014年考研政治大纲解析

      (1)如何认识现阶段我国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2)论述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应坚持的正确的方法论。

      【参考答案】(1)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我国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实现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第二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 摘编自十八大报告

      材料2

      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

      ——摘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

      材料3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

      材料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参考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包括: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五,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文化承接着过去又昭示着未来,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第六,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管理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2)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第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第三,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第三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也是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20多年发展,这里聚集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56万人。建筑规模4万平方米的展示中心, 是展示中关村自主创新成就的平台,也是北京市重要科普基地。

      2013年9月30日上午8时30分,习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各同志等从中南海出发,分乘两辆大巴车,集体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参观创新成果展示,并在现场进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这是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这次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这次集体学习创新方式,安排在一线进行,实现学习和调研相结合、听和看相结合、会议和活动相结合,提高了学习成效。

      习近平在现场会议室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一个多小时时间里,习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各同志在3D打印、集成电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和健康等展区流连忘返,同科研人员亲切交谈,询问增材制造、大数据、纳米材料、生物芯片、量子通信等技术自主研发应用情况,现场上了一堂生动的“创新课”。

      摘自新华社2013年10月1日:《政治局成员赴中关村集体学习 “课堂”首次搬至红墙外》

      材料2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为实现2020年,我国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摘自十八大报告及新华网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在我国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1)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更加全面、更加紧迫的需求。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各国围绕科技创新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这既为我们带来了重大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时,实施创新驱动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

      (2)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是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就是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就是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中,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