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考研政治《近现代史纲要》押题预测
——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①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军事上追剿******军事力量,政治上建立各级政权,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废除封建婚姻制度,镇压******)。
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在企业内部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统一财经、抑制通货膨胀)。
③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废除不平等条约、抗美援朝)。
④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三反”、“五反”运动)。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化三改”。
必要性: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
完整描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较强,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工业腾飞的基础;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选择社会主义。
五、三大改造的发展。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几种过渡的经济组织形式: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原则和方针: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自愿互利、典型示范、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