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中心 > 社会类 >

    试论陈翰笙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思想与方法(上

        农村问题是社会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自晚清启动现代化以来,农村一直在衰败和危机中挣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不仅没能遏制农村衰败、克服农村危机,而且因世界性经济危机对的冲击,乡村矛盾全面激化,酿成空前大动荡,农村骤然成为关注焦点,“农村恐慌”成为时论。为此,学界形成研究农村和农民、农业的第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1925 —1935 年间,农村社会经济调查不下9 000次①。不过参与的学者由于学术背景与政治立场研究路数不同,基本观点就有差异,如费孝通等为学院派,晏阳初等为乡村建设派,萧铮等代表政府观点。其中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基本分析立场的先进知识分子也进行了农村调查,并经过理论探讨,形成了科学解释农业落后和农民贫穷的若干理论②,陈翰笙先生是这一群体的重要代表,他通过科学方法对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创办《农村》月刊,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了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为共产党人深入认识农村和制订革命路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胡绳在《共产党的七十年》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其“论证了改革封建制度必要性,为党所领导的土地革命起了配合作用”③。

        历史已经过去了70 多年,的社会性质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时代有新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认清时代、把握重点、科学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是近年来学术界展开较多讨论的领域。学术研究总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梳理陈翰笙先生对农村进行研究的理论起点、问题切入点和研究路径,对我们现在开展农村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应有启发。

        一、进化与时代:陈翰笙农村经济思想的理论起点。

        陈翰笙曾回顾自己在20 世纪20 年代结识格里涅维奇后学习《资本论》的感受:“使我懂得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自我规律,了解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马克思花费四十年时间写成的《资本论》,对解释社会发展史确有独到之处。相比之下,我过去在欧美学的历史却没有使我了解历史,而只是史料、史实的堆砌,读了《资本论》,才使我了解了真正的历史”。① 他说这样的话不是没有缘由的,因为20 世纪20 —30 年代,中外学术界对社会性质的认识极其混乱,其中以“亚细亚停滞说”最具代表。

        1927 年,陈翰笙在莫斯科任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研究员。1928 年该所东方部部长的马札尔(L1Madjar) 出版了《农村经济》,对的社会性质进行了论述。马札尔认为,社会自原始社会解体以后,既无奴隶社会,也无封建社会,而只是一种“亚细亚生产方式”决定的水利社会。这种循环式的社会发展模式至20 世纪初期才被打破,而且只有在西方经济势力入侵后,才开始走向资本主义社会。② 这种对社会性质的理解产生了诸多不良后果。其一,肢解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所言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③ 是关于人类历史演进的规律性总结,但是“停滞论”却认为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之外,直接使人们产生马克思主义能否应用于的怀疑。其二“, 亚细亚生产方式”模糊社会阶级的构成,认为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之下,只有官僚和劳动者,没有阶级,这就直接威胁了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动力的普遍意义,使人们的“革命动力”发生动摇。

        陈翰笙通过学习《资本论》,所力图解决的是社会究竟是什么社会的问题,即根据马克思所认识的人类发展过程,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所处的社会阶段。陈翰笙反对马札尔理论的,反对“亚细亚生产方式”,他认为“, 现阶段社会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社会,纯粹的封建已经过去,纯粹的资本主义尚未形成,正在转变时期的社会,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前资本主义社会。”④陈翰笙正是认识到当时的时代特征为“前资本主义社会”,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在理论上澄清了“停滞论”的错误,认清社会正是处于转变过程,正处于过渡阶段。同时认为社会从转变到定型需要“动力”,以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所造成的冲突,为社会发展现阶段定性分析的依据,但是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过程,虽以经济为基础,却要以“革命”展现其变化的表征,明确“革命”是社会经济改变的基本动力。

        二、生产关系与土地问题:陈翰笙农村经济思想的理论核心。

        马克思主义为陈翰笙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的工具,更关键的在于其对社会经济结构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影响所作的论断,根据这样的观点,陈翰笙认为探讨一个社会的性质,必须搞清该社会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 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造成社会的基本结构,这是真正社会学的研究的出发点”。

        那么,就的社会经济状况而言,生产关系的根本在哪里呢? 陈翰笙认为,“在,大部分的生产关系是属于农村的”⑤。那么农村的中心问题又在哪里呢? 是什么情况造成农业生产的下降或妨碍它的发展呢? 陈翰笙认为也只有通过对农业生产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考察才能加以说明“, 正如机器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在支配工业生产的各种关系占首要地位那样,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在支配农业生产的关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⑥传统社会的地权关系及其复杂“,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产生原因部分渊源于此。因此陈翰笙不是简单地分析生产关系,而是通过在华南等地的社会调查,围绕着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认为在乡村社会虽然存在着大量共有的家族财产。但透视土地运作机制,社会还是可以被分成两个阶级,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在农村社会里, ??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产生了一个将诸如族田之类公共世袭财产变成私人财产的新的剥削阶级,另一方面,又产生了一个毫无地位甚至最后都无权过问那些行使权力者所作所为的佃农阶级。一旦一个农民成了一个自治社团的成员并参与了对他的财产有影响的那些决定,那么他就仅仅变成了机器上的一个嵌齿,在机器运转的过程中他是没有发言权的,而且他又不明白这部机器的性能。??那些不属于受到优待的农户的较富有的农民,往往对某一‘受排挤’的经历或不公道的行为表示愤怒,但是他们都无能为力,因为那些控制族的人也控制了一切可能得到的法律上的补救手段。”① 显然,即使在共有财产为寄托的家族共同体中,阶级利益的对抗还是严重的,因此社会所有的制度、法律、道德风尚,全取决于阶级之间彼此对立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