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中心 > 社会类 >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探讨(下)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3 构建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科学决策,建立完备政策法规体系。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深入宣传低碳农业的必要性、扶持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以及农业技术的革新。调动各方面发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性,培育全社会参与共识,大力倡导低碳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和全民积极参与的低碳农业发展体制,大幅度提高全民参与能力,提高参与国际社会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能力。

        形成健全的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各级政府要对低碳农业发展足够重视,尽快出台《低碳经济(农业)促进法》。依据法律制定低碳农业税收优惠、融资优惠政策,刺激和引导企业增加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投入,进行农业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技术研发,积极推动效益良好的低碳农业企业上市。尽快实现低碳制度创新,对不利于低碳农业的企业和消费者征收资源税、生态税、垃圾税等,用于生态补偿和低碳农业建设。

        进一步规范各级政府的行为。应超前认识谋划,积极应对,适时行动,建立低碳农业的科学核算机制,纳入统计考核体系。完善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共享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综合协调能力,促进低碳农业涉及的各部门联动,进而引领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驶入健康快速轨道。

        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正在起步的低碳农业,研究扶持政策和发展措施,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有重点、有目标地积极推进低碳农业。

        3.2 合理开发和集约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突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一是要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强调施用有机肥,调控化肥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森林覆盖率,治理退化、沙化、碱化“三化”农地和黄红壤等低产田,治理水土流失。改良天然草地,扩大人工草地,促进畜牧业生产,减排增汇。推广农业生产与生活废物无害化处理,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投入品使用,积极探索绿肥秸秆替代化肥,用天敌、轮作替代化学防治,用少耕免耕替代翻耕等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减量、替代。大力推广生物、物理和农业综合防治病虫技术,研究、生产低残留农药和可降解塑料薄膜。施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三是大力推广立体种养模式,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积极采取科学的工程措施,改造落后的机电排灌设施,积极发展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大力推广喷灌、微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杜绝漫灌。

        3.3 积极研发低碳农业技术,形成低碳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一是适时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作物布局,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对CO2利用高的作物,增加种植密度,控制和减少空地面积,保持全年有充足的吸收和固定CO2的绿色面积。调整农作物的育种目标,培育耐中高温型、耐低肥、抗旱和抗因高温引发病害的新品种。增加抗旱作物种植面积,发展旱作农业,建设水利工程,人为调节降水在地表重分配。

        二是采用先进施肥和病虫防治技术。提倡化肥深施,推广缓释长效肥。加强研制高效低毒或无毒农药,加强生物防治和农作物抗病虫育种工作,发展农业灾害预报防治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三是研究生物质能燃料替代石化燃料消费,提倡非经济产量资源化利用。进行农作物副产品深加工利用,如扩大秸秆作为饲料、工业或手工业原料的比例;推行秸秆过腹还田,覆盖免耕等保护性耕作,发展沼气,严禁就地焚烧;利用农村丰富资源发展清洁能源如风力发电、秸秆发电、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利用。

        四是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气候变暖有利于多熟种植,应因地因时提高复种指数,调整耕作制度,变农业经济的二元结构为三元结构。

        3.4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循环农业。

        一是突出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大力发展附加价值高的特色农产品生产。要进一步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涉农企业生产,积极开发和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源消耗低的农产品。

        二是突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企业进园区,形成农产品加工集群,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

        三是突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循环利用、多次利用、多次升值。

        四是突出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业是低耗能、低污染的“无烟产业”,应充分发挥广大农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底蕴深厚文化,大力开发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农事参与、餐饮接待、康体修学、特色农产品加工观光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 翁伯琦,王义祥。论循环经济发展与低碳农业构建[J].鄱阳湖,2009,(3):92-102.

        [2] 王 昀。低碳农业经济略论[J].农业信息,2008,(8):12-16.

        [3] 赵其国,钱海燕。低碳农业与农业发展思考[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5):1609-1614.

        [4]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气候变化2007: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R].巴伦西亚: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27次全体会议,2007.

        [5] 张晓辛,傅锡敏。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5):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