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中心 > 教育类 >

    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校企合作的建立(下)

          3 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间的校企合作如何建立?

        鉴于多元化、工作要求极高的劳务市场,教育心理学的洞察,新兴的知识经济及其评估研究,在高等教育中融入基于工作的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议题。合作教育能够丰富传统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可以加强高等教育与行业和企业间的合作。而且,学校和企业间的校企合作的发展,要求建立有特色的知识纽带,目的是发展策略和组织活动。大学和企业之间谋求合作的愿望和希求差别很大,这些机构之间的界线变得越发模糊。企业对于知识的创设和应用的能力不是主要在于他们对于知识或专门技能的掌握,而在于他们的企业文化和“吸收兼容能力”。三种主要的策略有助于合作课程的未来发展:稳定职业导师系统的建立,工作场所学生活动的精心选择和设计,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

        3.1 职业导师系统。

        职业导师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实操工作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进行设置和安排。职业导师在学校规定的一般能力框架范围内选择和设计学生的活动,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蓝图。学生活动的选择应该包括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学生犯错,在企业环境中,这时常是个引起众多争议的问题。在学生取得进步的过程中,职业导师应该预示出潜在的问题,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这要求合作体系中,企业参与者具备较高水平的培训技巧。职业导师应该协助企业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来促进学习。

        3.2 工作场所学生的活动。

        遵循建构知识的学习方法,学生为了完成学习,必须参与各项活动。在基于工作的学习中,让学生参与工作相关的活动对于学习是最有效的。学生的活动包含各种不同的任务和任务分配方式,这些任务和分配方式不仅要体现可操作性,而且应该为学生提供参与政策制定过程和项目改革创新的机会。这些工作任务应该为学生提供结识各种同事、专家、客户以及同他们共事的机会。当任务在时间上分配合理而且迎合个人兴趣和能力时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当学生是按个人的发展计划来工作,同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当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情境,他们能更好地理解个人发展的必要性。把学生看作是全体员工中具有特定职责的一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学生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成员而被认可和尊重。“学生- 同时也是企业的员工”这种思想应牢牢地扎根于企业中。

        下达的任务应该提供相关产品的清晰说明,应该指出产品所要达到的标准,这对于学生在企业更好的发展是有所帮助的。同企业真正相关的工作任务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干劲,可以赢得所有相关部门的支持。这种任务的设计为训导和企业管理者提供对每天学生的工作实践进行督察和评价的机会。合作教育从能力本位课程中受益,而且有助于学生特定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将学校课程同合作课程联系起来,依据学生需要获得的能力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最合理的设定。职业岗位能力素质是学生具备的解决问题,设计和实施研究,为客户提供建议的能力。课程学习结果的好坏以生产能力来衡量而不是以知识的复制能力来衡量,这些能力需要在活跃的车间,实验室,现场工作区以及其他实实在在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发展。具有特定价值的能力主要是:一定的组织协调及完成任务的能力,能对工作环境中事态的进展情况有清晰的把握,面对多重观点不至于迷失方向,对于给定的工作任务和遇到的问题能够找到合理的处理方法,能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在工作场所培养口头与书面交往沟通的能力,激发专业积极性及成就感的能力。

        3.3 学习结果的评估。

        在合作教育体系中,对学生成绩的评估正在成为一种特有的新的教学任务,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合作教育双方都希望建立一种透明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习期间完成的产品和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估。提供清晰可见的标准产品,非常有助于对学生的产品进行评估,然而对个人能力发展方面的评估仍是未解决的问题。对于学校教学员工来说,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对工作环境中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和分级,看来是不可能的。这需要企业职业导师和学校教职员工共同承担责任。

        当企业训导和学校教职员工的评价与判断产生分歧时,问题就会频繁的产生。学生在企业工作任务的策划和评价标准的完善,需要企业职业导师和学校教职员工投入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尤其要考虑到企业的利益、学校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个人的发展目标。因为学校的教职员工在整个评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需要他们具备相关的全新的能力,当企业、学生和学校之间产生冲突时,教职员工的这些能力显得至关重要。评估过程和标准应该关注一系列专门的能力,还是应该关注涉及广泛专业范畴的综合能力呢?评估过程应该独立于特定工作环境来保证教育过程的标准化,透明度和客观性,还是应该专门制定以适合学生,也就是雇员进行的特定的学习经历呢?学校的校职员工可以探索关于评估的不同背景,假设和惯例,来学习处理上述的困境,因为它们时常是含蓄的。同各种企业参与者打交道时,他们可以选择一种特定的方式,这种方式必须符合合作教育的整体目标。

        4 结论。

        我们得出结论,真正的工作环境为学生创造了学习机会,可以消除高等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分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工作任务可以拓展学校课程,也可以缩小学校与车间日常工作实践之间的差距。合作教育为学校教职员工和企业工人尤其是职业导师带来珍贵的学习机会,而且工作区学生学习机会的创建对于企业的其他员工也是很有利的。重视知识发展的企业可以从合作教育体系中最大限度的受益。合作教育体系为学校和企业提供在新兴的知识经济中建立稳固持久校企合作的宝贵机会。然而合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许多方面的改进,对这种特有高等教育类型的更深入的理解和准确定义,一种可以明确人才培养标准和学生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参与各方责任和义务的清晰描述。合作教育只有依托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间的校企合作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这种合作中,企业专家的专门技术和大学专门知识与技能相融合,激发改革和创新。学生也就是雇员在校企合作中收益最大,这对于走出教室进行拓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合作教育的发展会促进校企合作的建立,合作教育的完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与改革。合作教育体系的推行促使学校和企业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进行紧密的合作。合作教育体系中学校和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创新目标的支持显得很重要,这种目标对于合作教育和校企合作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控这些目标的实现以及尽可能的强调这些目标。学校和企业双方需要达到的文化变化不是自发产生的。合作教育体系的设计和完善需要进行实质性的规划和预想,包括学校的教职员工,企业人员,财政预算以及时间的分配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关键人物每周应该花费至少2 天的时间来关注这个项目,来创新激发思想,筹划活动,建立联系。成功的工程始于激情的参与者,这些参与者看到了预期改革创新中的职业挑战。公开的操作程序以及教学员工的自由选择,保证合作教育能够克服诸多的阻力,取得持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