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一月联考 > 经验交流 >

    测一测你的考研备考是否已经退化?

      由于现在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开始发奋图强寻找出路,对周围的人也就漠不关心起来,其实这样未必对你有用考研亦如此。

      急功近利,亦步亦趋

      他们对考研的热情源自心中对“偶像”的崇拜与羡慕。这些偶像不是张学友、陈奕迅、王菲、刘德华、甄子丹,而是考上名牌大学研究生的师兄师姐——这些人的头顶上似乎总是笼罩着光环,令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师弟师妹们羡慕不已。他们也想成为这样的人,考上研究生,成为师弟师妹眼中的“偶像”。

      当然,他们最初也不是没想过毕业后直接工作,只是外面的竞争太激烈了,好一点的工作岗位早已被三类人瓜分——官二代、富二代、真正有实力的人。在他们看来,与其进入社会“鸡蛋碰石头”,不如继续留在学校提升学历,待到毕业时,至少硕士生总能拼过本科生吧。

      另一个不工作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高考填报志愿时,他们以为从此“一纸定终身”,大学三年半他们逃课三年,剩下半年去了个不错的单位实习,可除了泡茶叶,什么也没学到。直到现在,全国大学生专业与就业对口率不到五成,他们也只能悻悻地选择与本专业没有任何关系的行业去工作。他们想,大学不能就这样白读了,必须再重新选择一个专业与自己将来的职业相匹配,又或者,不如继续读这个专业,或许“深造”过后就能找到出路了。考研,成了他们职业道路上的“指路灯”。

      考研动机的低俗功利是我们变成考研“僵化人”的第一步。

      埋头发奋,不辨东西

      于是他们开始为选择学校与专业的问题而焦虑。他们不关心复旦大学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各自有什么优势,也不在乎厦门大学的会计专业与中央财经大学的会计专业有什么区别。他们只会翻找几所重点大学的几个相近专业的历年录取分数线与报录比,然后匆匆决定。可是直到第二年学校录取完毕后,他们可能还不知道,每个学校的录取规则都是有差别的,比如初试与复试的分数所占比例,比如专业调剂的要求,等等。他们最关心的是:录取分数线与报录比例。对比完这一系列数据后,他们总会挑选其中“性价比”最高的学校和专业,然后窃喜自己的“雄才伟略”。他们得意地以为,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让他们捡到了大便宜,单凭这一点,他们似乎握住了考研的第一张胜券。

      除了这一类考生,还有一类考生也大量存在,他们专挑他人口中所说的“高薪专业”去备考,如目前火热的财会类、计算机类专业。他们从文科跨到理科,从理科跨到工科,从医学类跨到财会类,他们“跨”得激情豪迈,从不去了解跨考的可行性,无畏将来“摔”得是否惨烈。他们为自己的勇气感动不已,一心只想将来能够挤入高薪行业。他们还未看清道路,就做好了奋力向前冲的准备。

      其实不论是哪一类考生,都是对自己想报考的专业和学校一知半解,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也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差别。如果我们没有在研院、专业的信息获取上下足功夫,我们就已经踏上了成为“僵化人”的第二步。

      计划缺乏弹性

      自习室里,每一张课桌上都堆满了各类考研复习资料,他们的“地盘”里连椅子上也堆满了书本。那是非常独特的一块地盘,既与周围其他同学的复习区域浑然一体,又似乎总是有那么一丁点突兀——课本实在太多了。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每一个科目都垒一大摞,从下往上摆满了各式复习参考书。他们一天15个小时都在自习室里复习考研,6小时睡觉,1小时在某个阴暗小角落背书,还有两个小时在吃饭与去吃饭的路上。

      这样的大负荷工作量是需要细致分配的。他们认真地规划着每一段复习时间,具体精确到了分钟。(可惜没有秒表方便他们以“秒”为计算单位。)他们对每一段复习时间的规划不是以收获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完成任务”为准则。在他们的复习计划表里,假如7∶00am到8∶00am背英语单词,当他们还在纠结于“committee”与“commitment”分别是什么意思的时候,8∶00am到了,计划表不容有误,他们会迅速地放下单词本,把“committee”与“commitment”丢到九霄云外。看看计划表,现在是数学时间——于是他们非常利落地把高数题册压在了单词本上面。

      他们几乎把吃饭、睡觉、背书、上厕所、发呆、感伤的时间都列入了计划表,唯恐计划失误乱了分寸,每一个时间点都严格遵照执行。他们从不思考自己的学习效率,但是对自己的“执行力”却非常满意。

      也会有不严格执行复习计划表的考研学生。他们执著地奋笔疾书,计算着一道又一道数学难题。他们反复演算着同一类型的题目,在积分与微积分中调换自己的大脑模式,看到β、∑、∫等符号时两眼放光,恨不得立刻消灭。无论分针转动多少圈,“数学时间”严重透支,他们也舍不得分少许的时间给英语和政治。他们宁愿再嚼已嚼烂的数学题,也不愿吸收新的知识。他们沉浸在做对数学题的成就感中不能自拔,将沾满了灰尘的英语书和政治书“打入冷宫”。对于这两个科目,他们自信地认为,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计划缺乏弹性,不能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这是变成考研“僵化人”的第三步。

      必修课必逃,忽视基础复习

      考研是个体力活,对于考研人来说,这还需要强大的精神毅力。到了大四,上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老师点名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们常常要顶住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老师的眼皮底下溜走。他们从不关心周一上午什么课或者周三下午做什么实验,即使这门课与他们要考研的专业息息相关。他们总是日复一日地坚持着——逃课。

      在这段考研的日子里,最光荣的事情莫过于逃课,对于他们来说,这代表着不顾一切的努力。无论是专业课还是辅修课,无论是几何力学还是机械制造,他们将本科课程安排中与考研有关的、无关的一切内容通通关之自习室门外,只顾埋头复习。他们成了同学眼中的“考研狂人”,迟到早退或从不出现是他们的标签。

      他们在笔记本上写满了各种“复习技巧”,“1,2,3”或“a,b,c”记得条理清晰,暗暗发誓一定要认真执行。热情过后,打开专业书,他们又开始按照自己规定的复习计划原封不动地执行。那本记满了复习技巧的笔记本只有在某一次整理笔记时才被打开。

      忽视基础学习,不能提高辅导复习的效率,这是变成考研“僵化人”的第四步。

      爱情与爱好都是奢侈品

      很多考研人就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人,几乎没有自己的意志,所有的时间安排都按照程序依次完成。而这个程序的最终目标是考研成功。每周六洗袜子,每个月30号洗衣服,这些都是他们“考研程序”之外的唯一计划。他们也有娱乐活动:听歌。这是他们唯一的乐趣了,不花脑力不耗时间。除此之外,其他的活动都是浪费时间。

      他们也曾有过美好的校园爱情,可是为了考研,他们与恋人选择进入“冷静期”,或者干脆分手。他们预料,正在做某道数学题或背某个单词时接到恋人的短信或电话,电波那一头的喜怒哀乐都会扰乱他们的心智。因此,他们选择孑然一身,进入“最佳的”备战状态。他们花了一天时间与恋人道明缘由,又花了一天时间愧疚与感伤,第三天就背着厚重的书包再次踏入自习室。即使有千般不舍万般无奈,他们也只能把自己变成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从爱情当中“隐身”自然是节省了一大笔时间,可是这样仍然不够,他们还想要把复习时间延伸到极致。他们又从篮球场、田径跑道、高低杠、乒乓球台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把篮球、羽毛球拍、哑铃等运动器具都借给了同学,并再三叮嘱千万不要过来“诱惑”。他们要把一切兴趣爱好屏蔽掉,将所有的时间贡献给考研。周围的每个人都知道,假如他们会出现在足球场上,那一定是清晨万物刚刚苏醒时“考研狂人”在背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