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大专 >

    张鹏毅:对农产品流通的研究和投资严重不足

      行业对农产品(5.78,-0.01,-0.17%)流通的研究和投资严重不足

      我国农产品流通理论总体上处于理论分析工具缺失、实践工作随意性大的不完整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流通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五大流通部门承担,逐渐向社会化、民间化、微观化和市场化转变,全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取得行业群体成熟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面临着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问题。

      (一)经济思想对流通理论研究不足

      1.西方经济学缺乏独立系统的流通理论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是在“市场的均衡性”这一基本假设前提下展开的,“供求二分法”是其主要研究方法,产品从供应到需求的协调被视为市场机制自发的功能,从而抽象掉生产者与需求者中间的流通环节。认为流通是社会化、全民化、微观化的活动,流通不那么重要,生产和消费者直接见面,市场完全竞争、供求自动均衡。这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际自17世纪重商主义以来,三四百年市场经济发展和成熟的基础上。这种舍去客观存在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媒介要素——流通的研究方法,导致西方经济理论只研究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有系统的生产理论、消费理论、市场理论等,却没有专门的流通理论。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许多不一致,招致了新制度经济学、新型古典经济学、区位和城市经济学、规制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学术组织流派的批评。虽然如此,他们也多没有专门的流通分析思想体系。而客观存在与国民经济之中的流通问题被进行学科分流,属于宏观的,归“经济学”研究;属于微观的,归“管理学”研究;属于货币、资本运动的,归“金融学”研究;属于信息流通的,归“信息经济学”研究;属于对外贸易的,归“国际经济学”研究。

      2.日本注重流通的实践

      20世纪60、70年,日本学者提出“流通路径学说”,特别将流通作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通道,提出流通路径系统研究重要性,吸引了日本国内从政府到研究人员、各类企业的极大关注和热情,但其研究重点是流通实践,短期高效率资源优化配置如何实现,日本作为经济后发达国家如何实现赶超的目标,强调政府与企业有效合作,共同培育高效率的产品流通路径,其研究结果表现在日本流通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

      3.马克思主义的流通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商品经济的大量分析,把交换从生产领域分离出来,变成一个独立经济领域,从而确立了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的“四分法”,指出区别商品与产品的唯一特征就是交换,从而将交换、流通摆上经济问题的核心地位。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在于商品流通,资本主义的商品流通发展成为资本流通要追求价值增值。马克思《资本论》有关“流通部门只是帮助生产部门实现价值而其本身并不创造价值”的思想,对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影响深远。

      4.的流通思想

      据史料记载,我国商业产生于商和西周时期,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表现为“重商”和“轻商”两条线索的交替出现。在汉代以来“重农抑商”作为封建王朝基本国政,历经两千多年,经久不衰,直到晚清鸦片战争前后才真正受到挑战。但是,封建政府推行“抑商”政策并不是认为工商业是不重要的,而是在充分认识到工商业力量的基础上,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而推行的政策。“抑商”远不是封建王朝工商业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乃是扶持官营工商业的思想,变现为国家“专营”“专卖”的政策。大致从秦汉时期开始,国家就垄断对盐和铁的生产和经营,其后历代,纺织、陶瓷、造纸等重要的工商业都为国家独占。与官营工商业激励扶持相对应的就是对民间工商业的抑制。我国古代的商业思想在当时处于世界商业思想的前列,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到17、18世纪开始才落后于世界水平。

      20世纪初,在新文化(27.740,0.84,3.12%)运动影响下,西方商业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建国前,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商业理论没有得到发展。建国至今,我国流通理论总体上处于理论分析工具缺失、实践工作随意性大的不完整发展阶段。

      (二)建国后农产品流通行业投资不足

      1.改革开放前投资五大流通组织系统

      新建立以后,沿用苏联斯大林“无流通论”的思想,以计划代替流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客观上要求我国建立相应的流通体制与之配套,于是我国建立起五大流通组织系统,同时也是5大国家管理部门,分别是物资部、商业部、粮食局、供销合作社、外贸部。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五大流通组织系统职能分工十分明确,深入社会生活各个角落,行政体制代替了市场体制,艰难的维持了当时国民经济的运转。严酷的现实迫使人们重新认识流通的作用,经济学家孙冶方对“无流通论”提出批评,流通理论的研究受到前所未有重视。但研究内容过分专业化和部门化,形成对应五个部门的五大部分流通经济学,具有浓厚的政策解释学学术传统,研究理论来源单一的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落后,一直把流通视为政府“供给部”的纯消耗部门,形成了“重生产、轻流通”的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影响直至今日。来源:金融黄埔教育
      (lled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