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在职研究生网获悉8月10日-11日,尽管接连两天,上海的天气不是炙热到超过40度,就是雷电预警、风雨交加。2013复旦MBA新生orientation的教练,这群被亲切地称为“黑衣人”的志愿者们依然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整个周末的时间,聚集在复旦管理学院史带楼一楼的友邦堂进行Orientation教练培训。
2013复旦MBA Orientation的黑衣人团队,由总指挥、8个方阵长组成的核心团队,96名教练组成的教练团队,以及项目经理团队、宣传外联团队、后勤服务团队与典礼执行团队共计50余位筹备组成员组成。在两天的培训中,黑衣人们不仅了解了“聚劲2013”Orientation的活动设计,也在项目体验与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迅速彼此熟悉起来。Orientation的活动目标在于为MBA新生提供认知培养理念及资源平台,帮助他们了解如何提高学习效能,理解职业经理人能力特质,以及构建MBA学习蓝图及规划,而黑衣人志愿者们在其中扮演着执行者、观察者与分享者的角色。在Orientation的过程中,黑衣人将依据流程完成所有项目的执行工作,并在执行的过程中鼓励、激励及鞭策学员,观察新生的个性、特质,同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也与新生分享对复旦MBA的认知,以及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体验。
2013的Orientation分为“学习团队”、“能力特质”、“商战模拟”、“总结分享”四大模块,而能力特质又分为“认知与提升”、“价值与道德”、“沟通与协作”、“决策与领导”四个方面。在两天的培训中,策划组的成员精心设计了项目执行经验分享、案例学习与分享、培训项目亲身体验等丰富的培训模式,并在每个培训版块的开头结尾给与了深入浅出的说明,让这两天的培训内容清晰且充实。在第一天培训的上午,MBA项目组戴宁红老师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同学们分享了她对Orientation的理解以及对黑衣人教练的期待。参与Orientation的筹备与成为黑衣人教练是对复旦MBA学习一个再思考的过程,也是在为新生服务的过程中感悟、学习并收获的过程,黑衣人教练是复旦MBA项目文化的传承者、思考的引领者,也是新生要求和体验的挖掘者。每一年的Orientation都是因为有了黑衣人志愿者的参与和付出变得格外有意义。
在接下来一天半的培训中,策划团队就15个核心执行项目对所有的黑衣人做了介绍和分析。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黑衣人教练们也在8个方阵长的引导下,对这些执行项目本身,尤其是各个项目板块如何导入、如何进行分享能话题进行了讨论,并每组派出代表进行了分享。无论是黑衣人教练们本身还是筹备团队的成员们都从这些项目的体验、讨论与分享中找到了新的灵感和收获。两天的培训很快就临近尾声,这也2013的Orientation筹备工作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虽然筹备的过程很辛苦,有不少项目还需要进一步的磨合与精益求精,但是黑衣人们依然斗志昂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竭尽全力希望将今年的Orientation以最好的状态完美呈现在新生们的面前。也相信,2013的Orientation,会因为有着一群黑衣人们的共同努力而变得格外精彩。
复旦大学是我国大学中最早设立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学校,早在1917年就创设了商科,并在1929年正式成立了商学院。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就是商学院1952年的毕业生。改革开放之后,复旦大学又是最早恢复管理教育的高校,1979年成立了管理科学系,1985年恢复组建了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经过20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设有8个系、23个跨学科研究中心(所)、3个实验室、1个《研究与发展管理》杂志社以及1个高级管理人员发展中心暨复旦管理咨询公司。至此,今天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已具备当代国际商学院的架构。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含自设博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含自设硕士点)以及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复旦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复旦大学专业会计硕士(MPAcc)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科专业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其中1个与经济学院共同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