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7月的骄阳,又一届商学院学子走出校园,去开始他们人生海阔天空翱翔。据在职研究生网获悉7月6日上午,东华大学三教二楼报告厅气氛热烈庄严,来自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的2013届MBA、工程硕士和企业管理硕士毕业生们身着硕士服,齐聚报告厅会堂,迎来了他们人生中重要的时刻——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上午9时整,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孙明贵、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赵晓康、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导师代表徐明、赵红岩、刘峰涛、曾月明、MBA教育中心主任刘长奎、MBA教育中心招生推广部副主任马永、MBA教育中心教学管理部副主任吴春萍,以及09、10、11级MBA毕业生、09、10级工程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申请企业管理硕士毕业生及其家属、MBA教育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毕业典礼。MBA教育中心主任刘长奎主持仪式。
伴随着雄壮激昂的国歌,主持人一一介绍了与会领导与嘉宾,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正式拉开了帷幕。首先MBA教育中心刘长奎主任宣读了东华大学MBA/工程硕士优秀毕业论文获奖者名单,孙明贵院长为赵晶等11位获奖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接着,毕业生代表谢宏同学上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回忆了两年来在东华校园里的点点滴滴,如同蔡琴的那首歌——《忘不了》。她说:“东华时光是我们人生旅途中一个小小的驿站”、“我们空杯而来我们满载而去,我们从工作中来又将回到工作中去。今天的毕业典礼为我们的东华求学之路划上句点,但毕业并不代表结束。时光的列车继续向前,昨天我们一同在东华上车,明天我们又将一同下车奔赴各自新的起点。”随后,赵红岩教授作为导师代表也对2013届的毕业生们做出了深情寄语:“1、不忘深情,永怀感恩。2、心系母校,开创未来。当你们离开学校后,请选择时而看一看母亲的容颜,偶尔浏览一下母校的网站,去发现母亲新的美丽,去寻找那逝去的记忆。”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赵晓康教授在赵红岩教授讲话结束之后也上台发表了诙谐幽默的讲话,他的妙语连珠使得同学们响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赵副院长告诉大家曾经有一位老者对他说:“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好好待他,因为他将来会成为科学家,造福人类;考80分的学生你也要好好待他,因为他将来可能成为你的同事;考不及格的学生更没有理由不好好爱护他,因为他可能会在将来给学校捐款;而中途退学的都有可能会变成比尔盖茨或乔布斯那样的人物。”最后,赵晓康教授引用了台湾作家龙应台的话说:“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愿大家今后都能全力以赴的努力工作,全力以赴的享受生活!”
激动人心的学位授予仪式在孙明贵院长宣读完了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之后隆重举行。随着激昂的加冕进行曲,毕业生们身着硕士服,头戴硕士帽,逐个上台,接受了“拨穗礼”并从导师们的手中郑重地接过了自己的学位证书。会场的气氛掀起了阵阵高潮。隆重而庄严的学位授予仪式结束后,毕业生代表们向导师们献上了娇艳的鲜花,感谢他们两年来的辛勤培育。最后,毕业生们在中山西路校门口与老师们合影之后将开始一段崭新的历程。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等院校,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东华大学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建立的管理工程教研室,汇集了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周世逑教授和留苏博士张绮春、汤颖等新中国第一代管理专家。1959年设立工业管理工程本科专业,改革开放后成为国内较早培养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单位。1993年成立经贸管理学院,1994年由香港旭日集团参与共建,同时更名为旭日工商管理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担任名誉院长。
学院跨越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门类,下设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经济系、信息管理系、电子商务物流系、会展与旅游管理系。学院建有时尚与创意经济研究中心、旭日管理研究所、纺织服装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瀚洋投资银行研究所、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学院拥有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三级办学层次;其中本科层次有九个专业;拥有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世界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行政管理九个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两个博士点。学院还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点,并且在2009年取得EMBA项目办学资格。
学院现有教职工124名,其中教授24名,副教授53名。学院现有各类学生4000余名,其中本科生28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500余名,MBA、工程硕士与国际合作办学等学生近1000名。学院还注重产、学、研结合,与IBM、旭日集团等著名集团企业建立“学、企”联合办学的模式与实践基地。学院始终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放在学生工作的首位,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努力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