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的存在也就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形式,中华文明自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历经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时代的酝酿,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特有传统文化底蕴。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经济活动中,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文化已成为推动市场发展和市场革新的内在动力,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生产力的潜能就越巨大,这也是一个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现代社会财富的大量增加使多数人们用于物质生活的开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更多的钱向非物质的方向,文化的、休闲的方向消费转移。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休闲的教授杰夫瑞·戈比预测,在稍后几年里,经济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再从现在到2015年这段时间里,新技术和其它一些因素可以让人们把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这样的社会需要保证了文化经济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从我国近期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9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018亿元,同比增长39.4%,高于全社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1月至9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64.25亿元,同比增长34.86%;上半年移动游戏市场规模突破50亿元,较去年下半年增长135.3%,未来文化传媒产业财富潜力巨大。
随着文化消费的不断升级和传媒产业的一系列积极变化,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将会取得更加显著进展。相关部门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与GDP的比值为3.48%,文化消费潜在规模约4.7万亿元。文化传媒产业作为高速发展的朝阳产业,现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传媒业的发展仍处于振翅待飞的阶段,伴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加大,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必将迎来大发展。由于文化传媒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地位的逐渐上升,市场经济价值将进一步得到凸显,文化传媒产业必将是这个时代焦点。自文化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文化领域转企改制基本完成,先后有50多家文化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也为中国传媒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巨大动力,更为中国文化传媒业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中国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在我国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专业文化人才的缺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现在我国文化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的一个原因,不是我们缺乏形成综合实力的文化资源,而是缺少国际经验和文化创新力的人才。我国着名艺术家金曼指出,我们不仅需要一批一流的文化产品,我们还需要一批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世界文化市场,善于市场策划和运作的国际文化产业新领袖人才。许多我们认为不错的文化产品因为缺乏市场化运作,在海外没有引起反响甚至受到冷遇。文化产业新领袖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严重制约。因此,大力加强对专业性文化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开设了文化艺术领域的相关课程,并且还成立了专门的艺术院校培养专业文艺人才。2011年末中国传媒大学与四川大学强强联合,共同举办文化传媒类EMBA的消息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学校双方一致认为,中华民族文化产业的伟大复兴,将有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急需一大批懂传媒、会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双方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培养文化、传媒类高级工商管理硕士,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四川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传媒EMBA学位班将正式开启中国特色课程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