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学院MBA教育中案例作为教学手段之一,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员快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所以案例在教学中至关重要。余明阳认为,中国商学院目前的发展方式大多千篇一律,各学院做的发展战略几乎可以通用。而商学院只有构成自己的独特性,才能形成竞争中的不可替代性。在这方面,美国的顶尖商学院都坚持个性化发展,如哈佛大学坚持案例教学,芝加哥大学追求理论体系,沃顿商学院强调给学生广泛选择,耶鲁大学注重社会管理,斯坦福大学关注创新创业……这种个性化的商学院发展定位,构成了美国商学院良好的社会生态。因此,中国的商学院有必要在个性化的道路上有所思考,有所探索。
“我坐在清华MBA的课堂和哈佛商学院的MBA课堂上,感受鲜明,我们还差得太远,需要做很多事情才能赶上。”钱颖一认为,尽管中国的商学院有着一流的生源,但课程设置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需要增加更多的沟通、批判性思维和推理的内容。此外,中国商学院的本土案例研究还很欠缺,“很多人在关注中国的新兴市场和中国的发展,但是我们的案例研究并没有赶上,清华大学过去只做了10个案例研究,这些案例研究的质量和哈佛商学院的案例研究的质量是可以抗衡的,但是数量太少。”钱颖一说。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看来,本土研究的薄弱正是中国商学院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教材仍然是英美学界的。“我们要去参与这个游戏,去引领学界。研究生要能够以中国本土的商业环境为背景,以中国问题为中心,开展原创研究,也不完全是写英文文章,还要写中文文章。我们帮助中国企业成长,也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你要在这里竞争,必须遵守这里的规则。”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中国现在有280个MBA项目,400多家商学院可以进行MBA教育,每年毕业生人数近5万人。而在美国,有1300多家商学院,每年毕业的人数是15~18万人。在印度,管理学教育爆炸式发展的20年后,也已有超过2000个MBA和EMBA的项目。两年前,陆雄文被GMAT组织邀请担任全球董事。在他看来,这意味着全球管理学界对中国管理学教育的认可。
陆雄文觉得,现在中国的MBA教育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他相信,未来无论是EMBA还是MBA的规模都会增加3倍。“要和美国一样,首先要做到15万MBA和EMBA毕业生。哈佛、斯坦福一半是为美国培养人才,一半是为世界培养人才,我想将来中国也会有这样一天。但我们今天还远远没有达到。”陆雄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