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在职研究生网了解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商学院也是齐头并进,很难有什么名词形容。从全球商学院的主流国际排名来看,中国商学院正在一路高歌猛进。而在10年前的FT排名中,100个学校里,只有1%的顶级学校来自亚洲。5年前,排前30位的院校也只有一家来自亚洲。这对于只有20年历史的MBA(工商管理硕士),特别是只有10年历史的EMBA(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项目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但问题是,中国管理学教育是否真正做到了国际化,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
余明阳认为,正是由于中国商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导致商学院远离中国的市场环境,这也大大减弱了商学院学生对母校的依恋和崇敬,学生与母校的关系往往仅限于和几位明星教授的私人关系,他们对母校的教学水准、师资能力、知识提升水平的整体评价并不高,捐款、捐赠也相对不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则注意到,全日制MBA的毕业生比起EMBA学生来说,往往更愿意参加校友会、讲座、论坛等活动,也有着对学校更高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比起EMBA来,全日制MBA的学生多是企业的中下层人员,学费也低廉得多,但准入门槛更高,需要通过严格的外语、数学考试,进行全日制或脱产学习。然而,从排名上看,全日制MBA项目的发展被EMBA远远甩在后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项目在FT排名中排在第7名,MBA排名则从3年前的第8位下降到了第24位。
张维炯说,全日制MBA项目是商学院里最为艰难的项目,因为学生占用了最多的硬件、软件资源和授课时间,但它仍然是MBA教育的未来,“不管我们EMBA排名有多高,MBA排名有多低,我们也将尽全力参与MBA的排名。这些学生的数量不够大,学费不如EMBA收的高,但这是我们学院的未来,也是社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