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学院 > 新闻要点 >

    商学院学生的重要素质:领导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作为新兴市场的商学院,国内管理教育无论在整体水平、课程体系还是师资力量各方面,都与海外一流商学院存在差距,但EMBA(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却开始跻身世界级行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清华大学(招生办)在国内率先公布了全新版EMBA课程体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在新闻通气会后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指出的管理教育存在巨大潜力。

      日前,在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今年度全球EMBA课程百强排行榜上,清华大学EMBA国际项目名列全球第四,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中欧工商学院国际EMBA项目和上海交通大学(微博)的法国马赛AEMBA项目均进入前100名;而最新公布的法国“环球教育”今年全球最佳商学院排名榜上,复旦大学也首次被评为远东和东亚地区第一名。

      钱颖一教授分析,从1991年国内管理教育起步阶段最初的91名学生,到现在每年3万多名学生,管理教育需求数量急剧上升。可如果拿这一数据和美国等管理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事实上仍旧很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为新兴市场的管理教育需求旺盛程度。

      “国内很多年过40岁的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在二三十岁时并没有机会学习管理课程,当管理教育在国内兴起时,他们纷纷进入商学院学习,这为商学院提供了"机遇",使各所学校有机会发展各具特色的EMBA项目,这一现象在海外并不多见。”

      钱颖一告诉记者,国内不少商学院为满足市场变化需要,也曾作出尝试,纷纷开出一系列呼应最新市场动向的课程。

      “比如,10年前很多商学院都开出了电子商务等新课程,可你现在关注一下,还有多少电子商务课程得以存活?这样的课程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很难说!”

      在钱颖一看来,与其在实务层面“以变应变”应对不断变迁的商业与社会环境挑战,不如从管理教育根子上入手直面日趋变化的外部环境,最关键的就是通过课程设置变化培养学生“领导力”与“创新精神”。

      “如果仍旧一味停留在从案例到案例,仅仅传授知识并教会学生应用于实践,势必无法应对未来商业环境的挑战,而"领导力"与"创新精神"是商学院学生应对这一挑战的最重要素质。如何通过管理教育让学生具备这些素质,恰恰是眼下国内管理教育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