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中心 > 艺术类 >

    电视民生新闻舆论引导艺术的叙事学解读(三)

        值得提出的是,民生新闻中记者叙述主体的平民化亲民化的形象的增多,并不意味着记者对集体意识代言人的角色放弃。它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与记者平民亲民的形象融合在一起,存在于整个新闻中。《浙江卫生救援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中,新闻以浙江省卫生队的队长在车上的讲话开篇,对救援队赶赴平武救灾路程的艰苦程度作了估计,奠定了新闻的整个内容讲述框架。随后,隐身在镜头后的记者用客观克制的语言串联起了整个新闻,在每一个新闻点上起到了提示总结的作用。通过新闻记者的有条不紊的叙述,我们知道了浙江省救援对在救灾途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连夜赶路,伙食艰苦,路况未知以及小事故频发。这些新闻点的具体展现,透过浙江省卫生队员间的对话和采访,用n语化和温情的语言一一讲给了我们听。

        在这条新闻中,新闻内容的意义链条,便以层级化的展现出来了。这些在艰苦条件下奋斗在抗灾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他们的乐观和坚持,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国家抗震救灾的决心,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

        3. 叙事策略

        公众的态度和意见,其产生和改变并不容易,所以舆论引导必须讲究技巧。民生新闻是以受众为本位的,为此,它在叙事策略上也同样采取了符合受众接受心理的叙述技巧。

        首先体现在叙述语言方面。民生新闻中记者形象的改变和普通个体民众形象的出现自然而然的带来了他们话语方式的转变。新闻中的记者和民众是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色彩和生活气息的人物个体。不同的人生阅历和观念使他们说出来的话带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和强烈的口语化色彩,但与此同时,记者在新闻中的形象不是完全个人化的,他也必须代表他的组织,他的立场也必须和媒体组织一致,新闻中民众的形象和语言也因此都是经过选择后播出的。这样一来,由于新闻语言形式的口语化,感情化,使得新闻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牢牢地吸引住受众,而同时,新闻信息的核心内涵却并没有变化,新闻便可以通过极具亲和力的话语形式拉近新闻与受众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受众,实现舆论的信息层面的导向。

        其次,民生新闻擅于故事化的叙事。它着重展现细节,设置悬念和冲突,将新闻事件以动态式展现,差异化新闻信息刺激强度,使受众的注意力能较长时间保持在积极状态,从而加深观众对新闻的印象,有利于受众形成对新闻事实的认同感,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