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柯林斯:向现实妥协,追求的是实利的婚姻。威廉·柯林斯可谓是一个“流芳百世”的愚人和英语文学最典型的喜剧人物之一。这个人看上去有些笨拙可笑,缺少男子汉气概,但又很自负而且特别工于心计,善于逢迎,一心巴结权贵,因而得到了贵妇人凯瑟琳-德布夫人的赏识,得到了教区牧师缺,因而越发妄自尊大,自命不凡,本来他想凭借着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施恩于本内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白,没想到伊丽莎白没有看上他,拒绝了他。因此,被伊丽莎白拒绝后不几天他就把婚姻对象转到了伊丽莎自家的邻居夏洛蒂小姐。而夏洛蒂和伊丽莎白一样,聪明伶俐有头脑,她很清楚柯林斯是怎样一个男人,她也知道他对她的所谓的爱——求婚也只是水月镜花而已。但夏洛蒂还是接受了!因为嫁人是夏洛蒂一贯的目标,她虽受过良好的教育,可并不漂亮,更重要的是她还没有财产做嫁妆,而且27岁的年龄也不小了,嫁人是她唯一体面的出路,虽然未必幸福,柯林斯选择夏洛蒂做自己的妻子,显然不是因为爱上她。
二、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要娶一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开头设计,简·奥斯丁是有深刻寓意的。钱财和婚姻密不可分,这点作者并不否认。要保证一家人幸福安康,最根本的还是需要财富做基础的。而对于金钱主导婚姻这一观念,奥斯丁是持批判态度的,我们可以从夏洛特和柯林斯充满了现实色彩的婚姻中明显地看出来,但是她没有以社会批评家的身份揭露社会的本质,也没有采用激进艺术家的极端手法。她的讽刺既辛辣又轻松诙谐,既深刻又流畅自然地表达了这样的婚姻是毫无幸福可言的。通过几桩婚姻的描写,她揭露了当时社会中金钱利益在婚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人的感情会受到它的控制。莉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不仅完全是受金钱的左右,而且两人的结合,最初也只是因为低俗的肉欲的吸引。这样的婚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幸,更会给各自的家庭造成伤害,简·奥斯丁也最为反对这样的结合。那是否婚姻就是以经济因素做为衡量的标准呢?简·奥斯丁以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为例给出了否定的答案,金钱固然重要,没有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如果没有一定的金钱做基础,再真挚的感情也会在漫长的时间中受到考验,甚至会走向破裂。但是作者也同时指出没有爱情千万不能结婚,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无疑是奥斯丁推崇的婚姻模式。在书中作者不仅给了两人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并强调了通过这桩婚姻,使许多人都发生了改变,如本内特太太,后半辈居然变成了一个通情达理、和蔼可亲、见多识广的女人。尽管奥斯丁塑造的这桩婚姻带有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不过她正是以此来表明了她对金钱和爱情在婚姻中孰轻孰重的看法——爱情更为重要。
总之,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五桩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反映了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女性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刻画了当时社会的婚恋世相,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她强调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即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先决条件,婚姻的产生又往往受人的性格、财产和门第等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此外,冥冥中还有一分天意的安排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因此可以说奥斯丁婚姻观的方方面面都在《傲慢与偏见》中得以全面印证。《傲慢与偏见》虽是一出闪烁着斗智意味的爱情轻喜剧,但实际却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牢固的爱情是婚姻的奠基石。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简·奥斯丁通过小说告诉人们必须行动和自省才有希望,人的尊严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行动和自省中获得,透过理性的行动,把人类的王国建立成具有心灵价值的模式,以与物质世俗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