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中心 > 管理类 >

    再谈降本创效


        石油企业改制上市后,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面对石油行业产量成本的特殊规律,必须打破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才会实现降低成本的重大突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油田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一、依靠科技创新,转化生产力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经过几十年的苦心摸索,如今,油气田企业已形成了一套系统、规范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成功地实现了由最初时期的粗放经营向目前的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日常的成本管理、成本控制逐步趋于完善。但是,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成本控制工作仍然停留在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中的挖潜节约层面上,虽然也寻求到了一些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降本创效方法,并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潜力终究是潜力,是潜力就会有限度,挖潜的效果会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减弱。随着油气田企业步入了开采的中后期,继续依靠挖潜节约显然是难以解决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内在矛盾。只有通过引进科技、发明创新,提高勘探能力,转变开采方式,更新生产工艺,转化生产力,我们的成本管理工作才会有实质性的飞跃。要大刀阔斧地改革科研管理体制,使科研机构与企业、高等院校联系更加紧密,并走向市场,形成科研经费的良性补偿和投入机制,加大对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二、加强策略成本管理,治标更治本

        油气田企业十分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但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找到成本控制的根源,仍然停留在单纯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消耗,而忽视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等对油气生产成本的影响。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生产建设投资的低与高,影响到投产后生产过程中能耗物耗的小与大,尤其在资金密集型的油气田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今天的建设投资就是明天的生产成本,生产建设投资过高,将增大固定成本的压力。同时,生产布局是否合理、工艺设计是否科学、重要设备选择是否恰当,等等,这些因素又将直接决定着投产后的工作效率,决定着能耗物耗的大小,最终导致产出的多少、成本的高低。更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一旦出现这种建设时期的决策不当,所要付出的解决成本将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治标应先治本,管理应抓源头,在今后的投资决策中,应高度重视策略性成本管理,把投产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分析作为项目前期论证的必经程序,对无成本分析的方案不予批准立项。

       

        三、落实成本管理中心责任,发挥内在动力

        近年来,油气田企业一般都在搞内部经营承包责任制,对成本实行切块管理,设立了各级成本管理中心,明确了各自的责、权、利,成本管理中心内部又层层分解,甚至责任落实到了个人。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成本管理系统工程。这种管理体系下,各成本管理中心的职责和权限应该由总部科学地界定,并通过书面授权来确认,上不揽权、下不越权;各个平行的成本管理中心之间的经济往来应该通过规范的关联交易价格自行调节和确认。从而使管理层次清晰,能够真实地反映各责任中心经营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各个责任中心的积极性。目前,油气田企业内部关联交易趋于市场化,物资供销、劳务供求价格渐趋合理。但偏离市场规律的内部保护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利用内部关联交易价格实现成本利润的内部转移也不足为怪。到了年终,或许是为了维系队伍的稳定,或许是另有隐情,尽可能地平衡各成本管理中心利益关系的习惯做法也未见大的改观。责、权、利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何谈发挥成本控制的内在动力,全员降成本,全员创效益也只能成为管理总部的一厢情愿。

       

        四、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提高预防和监控能力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它涵盖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通过层层授权、相互制约,并以内部审计为监督手段,达到规范运作、合理经营、减少浪费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效果,建立并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防患于未然,通过转变内部审计工作重心,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加强审计力量,改变内审工作方法,进一步减少或杜绝浪费,对油气田企业来说,已是当务之急。

       

        首先,内部审计的重心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转变。目前,油气田企业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通常仅仅强调对财务成果的事后审计,而对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还做得非常不够,难以及时发现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也是成本管理未见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毫无疑问,帐务的事后审计,是纠正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核算以及成本管理偏差的有力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审计程序。但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做到“预防为主”。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以前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作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帐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如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等,一般都不去作深入的分析。另外,建立健全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设立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拥有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内部审计人员,是搞好内部控制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