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中心 > 工商管理 >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上)

      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多次明确指出: 要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再次强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主要措施之一还是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可见,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2008年开始,随着美国华尔街投行巨头雷曼兄弟的倒闭,美国次贷危机正逐步演化成“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进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振全球经济的根本解决之道仍在于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通过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社会经济向新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越来越形成这样的共识,技术创新才是渡过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国内各界也充分认识到,当前正是我们大力提升自主创新的绝好机遇。变危机为契机,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自主创新,完善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不失为一条从容面对经济危机的正确途径。

        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分析。

        2.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包括: ①股权激励: 企业和学研机构以产权为纽带合作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以企业内部技术市场取代缺少的外部技术市场。在这种合作方式中产学研各方将各自拥有的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围绕全部各方有效需求进行整合,并将合作创新活动完全纳入企业组织内部进行。

        在产权和合作各方的责权利明晰、企业的法规健全、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合作成本主要体现在产学研各方利益在企业内部的分配上,只要处理得当,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贡献会最大。②高校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高校科研人员对激励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处于不同层次的人员应获得相应层次的激励。

        激励要面向全体科研人员,不要仅仅注意对科研拔尖人才、优秀学术骨干的激励,也不能仅仅注重对资历较深的科研人才的激励。高校的科研激励机制成功的关键是通过调查发现每一种类型教师的动力和压力,挖掘其科研潜力,设定合适的目标,该目标必须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③政策激励。

        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有限,需要借助政府行为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政策面的导向和支持,以促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信贷、价格、财政等经济杠杆,形成对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倾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激励与引导作用,使企业随着产学研合作过程获得市场优势并尽快将其转化为竞争力,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效获得创新资金用于科学研究,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政府应通过设立技术创新风险基金、建立产学研合作奖励基金等办法激励产学研的深入合作。

        2.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机制。

        高风险、高收益是技术创新的显著特征。创新的程度越高,相应的风险就越大。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影响创新的成功,对黑龙江省部分企业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产学研合作中的主要风险因素排名前三位的为: 技术风险(53.85% ) 、市场风险( 46.15% ) 、战略决策风险(23.08% ) 。为了有效规避这些风险,要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1) 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的风险预警机制。

        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要从日常化层面提升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危机预警机制,使合作始终保持一个不间断的警觉状态,监控合作组织内部和外部所有可能引起危机的因素和征兆,收集、筛选、整理相关信息并对未来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作出合理估计。技术创新危机预警机制的日常化管理工作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全面、系统、连续地搜集正在变化中的技术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信息,发现并预知一切可能的变化,不断修正技术创新的发展进程,制定新的发展战略。②经常对组织内外环境的信息进行同步跟踪和监测,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来自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市场、政府、媒体、消费者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搜集、过滤、整理和分析判断,力图将各种潜在的创新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③坚持进行技术创新危机的教育、培训和演练。开展危机知识的教育培训和危机应对的模拟演练对提高应急能力和防范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论/文/网 LunWenNet/Com]

        (2) 强化产学研结合主体的风险共担意识。

        产学研合作的核心是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科技成果转化高风险和高收益同时并存。在现阶段应当逐步建立起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实现分层次、分阶段分解风险责任。谁投资多谁受益大,谁决策谁负责,谁掌握项目进展的主动权谁负责,谁影响了项目的进展谁负责,谁承担风险大谁受益多。为了实现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实现,必须建立风险责任制度,约束联合各方共担风险。研制阶段的技术风险,主要由技术供给方,即学、研方承担; 转化过程的技术风险应由双方共同承担; 营销阶段的市场风险则主要由技术吸纳方,即企业承担。建立风险责任制度的基本目标应当是有效地约束联合各方共担风险责任,并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技术创新项目的最终成功而合作到底。显然,这一重要制度应当由政府在广泛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制定。

        2.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机制是产学研之间利益关系的反映,影响着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产学研合作,是技术的合作,也是利益的合作,说到底就是产学研主体之间的利益合作。在合作初期对利益分配就要做好清晰明确的预先界定。

        产学研结合的可分配利益不仅指利润及其合作产品的分配,还包括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专利权、商标权、技术诀窍、信誉和著作权等,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的评估,也成为产学研可分配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利益分配提供依据。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指合作各成员作为利益主体对合作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有形和无形的利益进行分配的制度安排。基于以上内容,建立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的框架图,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