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研究生的招生工作按新目录进行。艺术学首次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单列为一个学科门类,相应地,原先招生的部分专业方向也转变为独立的专业。学科目录的变化,对考生来说,影响不大,只是在报考时,注意相应的学科变化即可。但这一变化,对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变化,却有较大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一级学科的增加,一级艺术学的单列,要避免两方面走向,一是高校和科研机构追逐学科点,把有多少一级学科点,作为办学水平的指标,这种情况在过去大学的办学中,已经出现,大学在追逐“高、大、全”中迷失了自我;二是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进一步膨胀。
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要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因此,允许学位授予单位有权在一级学科学位授权权限内,自主设置与调整二级学科,是落实和扩大自主权的实际行动。学科和专业设置自主权,是高校自主办学的基本权利。在过去,没有这一权利,事实上已经造成研究生教育质量不高,以及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在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中,政府主要扮演投入、规划、监管的角色,而不能直接参与办学,包括招生规模的确定、学科专业的设置等等,不能直接布置学校开设某一学科、专业,并要求其达到多大规模。
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批准32家学位授予单位获得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新增的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已纳入2012年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但从目前专业硕士的教育看,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由此导致专业硕士在报考中遇冷。
其一,专业硕士发展速度过快,相应的培养模式并没有建立。
其二,专业硕士成为就业的蓄水池。如果研究生教育不能给学生高质量的教育,只能延缓就业的时间,却无法回避就业的难题。
在笔者看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要提高质量,最终需要靠考生的选择权实现。
根据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章规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不再考查思想政治理论,思政考查将由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进行。
从研究生的招生改革看,此举更有深远意义。首先,支持调整者认为,在我国高考(微博)中,政治课已从必考科目,变成选考科目。因此,研究生入学考,也可借鉴高考改革的做法,不再将其作为公共课。另外,理论政治课的考察,主要还是让学生背记,这也不符合研究生入学考。其次,我国研究生招生改革,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是根本方向。从未来发展看,研究生入学考,应改革学科考,探索学术能力水平测试,这可借鉴GRE、GMAT等测试。对于这样的考试变化,考生们应意识到,考研还是应强调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能只追求卷面分数的高低。
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名单,北京城市学院、河北传媒学院(微博)、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和陕西西京学院(微博)5所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招资格。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教改《纲要》明确提到:“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
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但民办高等教育相对于公办高等教育,还普遍“低人一等”。民办高校此前不能举办研究生教育,与三方面因素有关。其一,依照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学位条例,很多学校还没有申报硕士点和博士点的资格。其二,我国不少民办高校的本科教育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其三,民办高校申报硕士、博士点没有被教育主管部门提上议事日程。
现在,教育主管部门根据《纲要》批准五所民办高校招收研究生,但社会对民办高校举办研究生教育的顾虑并没有打消。在专业硕士培养方面,我国公办学校目前也存在较多问题,包括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研究生相差无几等等,如果民办高校能在这方面做出探索,形成特色,不但能树立自己的地位,也是对专业硕士教育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