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一月联考 > 院校动态 >

    西电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

      校企联合将是我国高校未来发展重点,企业需要什么人才高校就产什么人才,才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这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真正初中。提高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校企联合培养作为一种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培养模式,一直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如何将校企联合培养过程落到实处,形成学校、企业和学生等多方共赢,让企业和学生真正受益,是高校进行培养模式创新、拓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当务之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近年来,在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积极效果。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姬红兵教授。

      培养理念向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转变

      “校企联合培养作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培养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提升,关键是要实现人才培养理念由过去以教授的科研兴趣为主导,向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主导转变。”西电研究生院副院长姬红兵告诉记者。校企联合培养有助于教授实时了解社会需求动态。为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动与中电科技集团的电子科学研究院、第27、29、54研究所,以及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等国内知名研究所、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项目。

      探索适应企业需求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对联合培养的要求是不同的,同一行业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只有满足企业实际的联合培养模式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比如,从事移动互联行业的企业,在联合培养中更青睐研究生的创新思想;而研究所更强调科研团队的建设。不同企业的需求差异决定了联合培养模式的不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概括了四种联合培养模式,即委培模式、项目模式、基金模式和联合实验室模式。

      委培模式强调企业参与选人、育人和用人的全过程,是一种订单式培养模式,适用于研究所或大中型企业,学校已经与中电29所、27所、电科院、电子6所等单位,以这种模式开设了联合培养项目;项目模式,即企业通过具体项目选人、育人和用人,适用于和学校有科研合作的企业,目前与学校以这种形式开展合作项目的,已有中兴通讯、中电29所、27所等多家单位;基金模式是指企业设立面向研究生的创新实践基金,通过完成基金项目实现育人和用人,该模式适用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小型企业,学校与包括鲲鹏通信、联滔电子等单位在内的多家企业围绕这一形式开展了联合培养项目;联合实验室模式指的是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通过实验室项目完成育人和用人,这一模式适用于研究所或大中型企业,英特尔、微软中国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均与学校开展了这方面的合作。

      构建多赢的校企联合培养长效机制

      校企联合培养如果只是单纯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在当前企业就业门槛儿提高的大环境下,企业要负担实习研究生的生活资助,管理成本会随之增加,对企业来说是增加了负担;而对学校而言,这种情况不仅可以丰富研究生教育投入渠道,而且能够部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因此,学校的受益面更大。正是由于校企双方的收益不对等,所以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很难持久。

      姬红兵介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其中,顺应企业需求导向,结合项目牵引是构建完善这一机制的关键。”姬红兵认为,学校的科研方向要和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通过校企联合攻关相关科研项目带动人才培养,让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形成利益共同体,让研究生参与项目开发,在工程实践中完成科研训练。这样不仅调动了企业导师的积极性,也极大地调动了校内导师的积极性,企业得到了学校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持,学校的横向科研渠道得到了充实,与此同时,经过实践检验的研究生也更受企业欢迎。

      校企联合培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实践证明,建立在这种长效机制下的校企联合培养深受企业和学生的欢迎。一方面,企业越来越重视这样的联合培养,给予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优秀考生报考。记者了解到,中电科技集团的电子科学研究院规定,通过校园招聘进入企业的硕士生不保证解决北京市户口,而对于校企联合培养的硕士生专门提供特别通道;另一方面,校内导师也渴望参加这样的联合培养,不仅对自己的科研有帮助,同时也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校企联合培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由最初的每年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几百人;二是培养模式不断拓展,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校还探索建立了校校联合、学校与政府之间的联合等其他类型培养模式;三是企业认同度有了明显提升,对于参加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已不再区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四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了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