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一月联考 > 调剂宝典 >

    研究生调剂:也要考虑自己的科研兴趣

      由于需要调剂一个研究生,接连见了七八位老师们推荐和考生自己找上门来的考生,有长聊的,有短聊的,女生多,男生少。

      与考生们聊天,主要聊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大学里的学习情况。

      2、基础知识。

      3、科研兴趣。

      4、实验技能。

      5、外语阅读和理解能力。

      6、参加过哪些科研活动。

      考生们的表现:

      1、很诚实,很诚恳。

      2、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

      3、都表示对科研感兴趣。

      4、具体的实验技能记忆模糊。

      5、专业英语不足,几乎没有阅读过英文专业论文和专业书籍。

      6、有科研活动实践经历的不多。

      我与学生聊,科研兴趣和实验技能这两个方面对于读研究生很重要。自学能力,对于研究生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表明自己有科研兴趣呢?

      个人经历。有考生讲高中就开始对一些方面感兴趣,并去参与一些具体活动。大学时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认真对待实验技能的学习。对一些科学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对于参与的科研工作,能够理解科研的含义,熟悉科研过程,对实验结果有些解读。具体的细节,如果没有参与和实践的话,很难有满意的回答。

      如何表明自己掌握的实验技能呢?

      还是要有经历。对于具体的实验过程,用心做过的,应该有清晰的记忆。有的考生对于一些具体的实验过程讲述得非常细致,原理很清楚,目的很明确,可以判断其掌握的程度和学习的用心。没有上心的,没有经历的,回避的,逃课的,自然会有很多的不知道。

      如何表明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对一些问题的关注呢?

      在谈到独立思考能力和悟性的时候,考生们都喜欢说自己善于思考,有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也一直去关注一些问题。

      我跟一些考生交流了自己认为的关注和独立思考。如果自己对环境问题比较关注,那么就会很自然关注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社会上的环境污染事件,生态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如可以调查或测定一下学校周围池塘、水沟或河流的污染情况,农村的学生可以调查一下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再如今年关注的空气污染的PM2.5问题,如果有兴趣,有独立思考意识,就会去查阅一下相关专业信息,关注一些观点,就会发现PM2.5其实不是一个新问题,已经有不少很专业的研究,如PM2.5与呼吸疾病、代谢疾病,甚至肥胖病等方面的研究。

      导师和学生是一个双向选择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需要双方高度重视的问题。

      跟考生交流的时候,多数时候都能听到考生说我对您的专业方向感兴趣。我有时开玩笑说,感兴趣为什么不报考我们的方向呢?学生说,没有想到我报考的老师那么火,也没有想到您这里这么不火。我还是半开玩笑说,如果内心喜欢一个专业或方向,也就是真有兴趣,与考生多少、火与不火应该没有关系,都要坚持自己的喜爱。无论报考哪里,都要力求做到最好,否则如何能说对一个方向感兴趣呢?再说,能够坚持自己的喜好,有机会践行自己的喜好,本身就是人生很惬意的事情,尽管很多时候做到这一点很难。

      这样要求学生,自然是有点过了。所以,只能是调侃。

      由于是调剂,考生需要对专业方向进行一些调整和重新思考。我今年采取的基本做法是:

      先假设学生对我的研究方向没有多少了解,所以谈不上是否喜欢。在我对学生进行了相关专业考察后,我会给学生一个思考和了解的时间,让他们去多接触一些导师,多些时间和机会了解导师,了解实验室,了解研究方向。我也多接触一些调剂的考生,多些机会交流。等相互了解后,然后再做出决定。

      现实很快证明我的这个想法太天真,这个做法也不现实。需要调剂的考生们似乎不愿意去花时间了解,似乎也没有时间去了解,都急于被录取。所以,不管专业方向是否喜欢,不管导师和实验室是否适合自己,只要有导师答应拟录取自己,就马上确定了。

      很多需要调剂的导师们,似乎也是这样的心情,等不及让学生去了解一下自己的专业方向,也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自己感觉不错的学生就马上确定。

      研究生调剂似乎也成了一个在“局部地区”抢时间的“争夺战”。所以,我接触过的考生中,表现优秀的,很快就被其他老师确定拟录取了,也有考生确实是考虑到个人兴趣和专业背景问题,去找了更合适的导师。

      有联系调剂的考生,我还是会建议学生花点时间去我们的研究组网页上了解一下我们的工作,并一再强调:如果对一个专业没有兴趣,读研研究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今年有意无意中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想象与现实差别很大。感觉真正有专业思想的考生不多,真正为了自己喜欢的一个专业方向而坚持的考生不多。从小就喜欢某个方面的考生不多。在本科阶段逐渐发现和建立专业爱好的考生不多。这些问题,当然不是学生们的问题,是我们教育的问题。

      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大学阶段能够逐渐发现和建立自己的专业兴趣,是大学生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也是大学老师们一个很重要的责任。

      还有一个想法:

      1、对于报考时就指定导师和方向的招生单位,研究生复试后,招生单位最好能够将没有被拟录取的考生信息和没有确定拟录取人选的导师信息,尽快收集,然后发给愿意调剂的考生和接受调剂的导师,同时在研究生招生单位显要的地方张贴,这样有利于考生和导师加快相互了解。

      2、可以尝试研究生入学第一年不分具体专业,不指定具体导师,实行研究生轮转制度。现在有不少单位已经试行这种方式,这对于没有专业思想的学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更改专业喜好的学生,给一个选择的空间。对导师接受到喜欢的学生,也是非常好的方式。

      3、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第一年集中上课的方式,看来还有改革的空间。研究生第一年是很关键的一年,学习习惯、实验室的培养风格和传统、思想意识等等方面,都需要尽快建立起来。研究生学习第一年与实验室分离,与导师分离,与实验室成员分离,与课题分离,对于研究生培养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