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27岁,硕士研究生,专攻油画创作,在业界小有名气,目前在南京一家画廊工作。极富个性的她,最近和老板闹僵了:她爱创作,老板却只让她临摹名画,这让她大为不满。她决定辞职,老板却不同意,于是,双方来到白下区新街口调解委员会调解。
3年前,王丹辞去了研究所的工作,靠卖画为生。偶然的机会,南京一家画廊的老总翟栋看中了她的才华,邀请她到画廊上班,王丹除了按照公司要求画画,还可以任意创作,版权归自己,每月保底工资3000元,有工作安排时,按件另算加班费。王丹签了劳动合同。
刚开始,画廊根据客户需求,让王丹临摹一些名作。慢慢的,王丹有些奇怪,自己创作的作品,老板看都不看,他只对临摹名作感兴趣。
后来她终于明白:这家画廊跟很多装饰公司有业务合作,很多顾客在装修时喜欢挂些世界名画作装饰,临摹甚至是赝品大行其道。于是,翟栋只希望王丹临摹名作,越逼真越好。他还专门买一批做旧的画板、画布,要求王丹按照一两百年前的绘画技法和风格,专门临摹名作。
对王丹来说,只是临摹几乎就是一种侮辱。于是,她在临摹名作时,总要加点自己的创意在里面。
这样的画,顾客并不满意,这下,翟栋怒了,要求王丹不折不扣按照公司要求画画,“你可以回家去当毕加索,但在单位,你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王丹的脾气也上来了,把画笔一丢,走了。
翟栋求助新调委。他说,双方签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如果王丹单方面毁约,将给画廊带来损失。翟栋提出,要么王丹回来继续工作,要么赔偿巨额损失。
王丹被调解员喊了过来。她说,要回去上班也可以,但不能再临摹名作,而是要独立创作,作品同样可以卖给装修公司。
翟栋几乎都要哭了,他说,几乎所有名作的作者,都是在死后才有名气,就是因为不可再生的原因。王丹画得再好,就是比数码照片还逼真也没用,因为不值钱。他还解释说,公司从来就没有制作过赝品,毕竟谁都知道,几千元不可能买到真迹,买的那些都是仿品。
为了留住王丹,翟栋答应,她可以自由发挥,但主要工作还是临摹。王丹对公司的巨额索赔也有顾虑,答应回去再工作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