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一月联考 > 名师指导 >

    2014年考研考报名专家建议要提前热身

      每年9月至10月,都是研考生集中确定院校专业的时间。专家建议,在报名前要提前热身,善于掌握、利用有效信息。在备考过程中,选择院校专业需要以充实的信息作为判断依据,选择的合适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初试成绩能否过线。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缺失或不充分是常态。具体来说,选择院校专业时,信息不对称分为显性型和隐性型。显性型信息不对称指一般考生能主动意识到较容易获取的信息。比如学科排名,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复试分数线。这些信息一般通过网站或一些参考书可以获得,不会成为学生选择院校专业的障碍。所谓隐性型信息不对称,指考生没有清楚意识到或意识到后不能有效获取的信息。这可能阻碍考生有效的选择。

      一些重要的信息如若获取不了,对于择校择专业会造成较大的困扰。比如,有些考生不能及时知道并解读专业课考试内容。如中国人民大学招收2014年计算机学术型硕士近期在专业课考试上做出调整:初试科目四由848-计算机专业综合(非统考)改为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统考),复试笔试科目由程序设计(C语言)改为程序设计(C或C++语言),而不少考生不知道这些变化。因此,及时了解考试内容的调整,可以避免复习上的白用功。知道了考试内容的调整,考生更要分析内容变化后考试难度会有什么变化,新的内容重点是什么,时间分配上怎样重新安排。

      考生很少了解院校专业的报录比。某个专业报了多少人,录取了多少人,实际录取最低分数是多少,这些在网上很难找到。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13年全国总报名人数1206人,最终录取184人,对外招考仅有80人,报名录取比例6.63%。如果考生关注并找到了这些信息,心里就有底了。有些专业课试题在网上找不到,但考生依然可以想办法获取一些试题资源。比如有的考生通过联系目标院校和专业的师兄师姐,索要复习资料等来间接了解专业课试题的出题趋势。

      还有一种隐性的信息不对称来自考生自己。多数考生陷入学习的细节,少有人能跳出来审视自己的复习进度、综合应试水平以及其他素质、与目标专业要求的差距。因为考生缺少客观自我评估的题库、自我改卷的能力、成绩与竞争对手成绩相比的数据,只是处于一种自我感觉中。在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确定院校专业的高峰期到来时,考生不要仅埋头于看书、做题本身,一定要腾出足够的时间抬头看路——获取信息。信息越接近对称状态,院校专业选择越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