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一月联考 > 名师指导 >

    战胜考研孤独症

      早上五点,闹钟准时响起,小张以最快的速度起床、洗漱,冲出房门,到校园僻静的地方朗读英语,早饭后直奔教室,开始一天的考研复习。小张平时很少和室友说话,每天晚上回宿舍的时候大家都睡了。用小张自己的话说,自己就像个“孤魂”。其实,和小张有相似经历的考研人不在少数,他们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份不为人知的孤独。

      对于大多数学子而言,考研是仅次于高考的人生大事。如果说高考是一场群体性的战役,那么考研则更像是单打独斗、分散作战。高考,在身边就可能有很多战友和对手;考研,最大的对手则是自己。高考,背负着父母和师长的期冀,不完全是自愿的;考研,承载的是自己的梦想,是自觉自愿的事。因此,考研更像是一个人的旅程,注定与孤独结伴,与寂寞同行。

      上述案例中的小张是孤独的。从表面上看,孤独似乎不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但在考研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形之中,只要学会正视孤独,学会调适心理,处理好生活与复习的关系,孤独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所谓孤独,即缺乏正常的社会接触,是一种主观意识上的社交孤立状态,伴随产生的是不被接纳或与他人隔离的意识表现。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有3个特点:首先,它是由社会关系缺乏造成的;其次,表现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最后,它是一种主观感觉。孤独客观上是因长期独处引起的,但也不尽然。生活模式单一、挫折和事物的不可预知性等也是孤独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因素。孤独产生的情绪后果往往是令人苦恼的,甚至会感到痛苦,严重的则会导致自闭、抑郁等心理问题和极端的行为倾向。

      但是,孤独给人们带来的并非都是负面情绪。在自主性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时代,孤独情绪产生的后果也不都会让人感觉苦恼和抑郁。在考研的过程中,我们所提倡的“享受孤独”的心态,就是对孤独的另一种诠释。而“独自一个”则是“孤独”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

      孤独需要勇敢面对

      出镜人物:杨同学

      背景资料:西北工业大学大三学生,准备跨专业报考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研究生。平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少言寡语。

      孤独心语: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坚强的人,最大理想就是当天文学家。高考的时候我没能实现这个理想,所以这次考研我准备放手一搏。但是最近我的注意力总是难以集中,对于外界信息的反应明显迟钝,目光长时间盯在书本上,但对书中的内容却一无所知。

      我一向很少说话,想与人说说我的难题,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拿起电话,却不知道要打给谁。我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心理疾病,但是对于目前的状况,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心灵解读:这是孤独心理的表现。孤独心理的产生与个体以往的生活经历、工作经历、家庭情况都有关系。孤独者的某些行为,常常令他们不太招人喜欢。比如说话方式、为人处世的方式等。杨同学首先应对自己进行一番冷静、客观、合理的分析,特别要留意自己的一些长处、优势,以增强自信心。在每天必须的社交活动中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学会换位思考,尊重、理解他人,多培养一些生活乐趣,如听音乐等。此外,如果报考的是你喜欢的专业,只要信心十足,专注地学习,相信你一定可以从中找到乐趣。遇到难题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只要勇敢面对,努力解决问题,相信就会离成功不远。

      独处并非孤独

      出镜人物:李同学

      背景资料:四川大学大三学生,准备报考本校本专业研究生,为人乐观。

      孤独心语:最近常常一个人待着,感觉挺好,考研复习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我的上铺总说他孤独、痛苦,我倒没有这些感觉。考研复习的时候,如果旁边总是有人在走动,我就会感觉很不自在,甚至觉得特别烦躁。我最讨厌在背书的时候身旁有人说话,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为了考出好成绩,我需要安静,我宁愿一个人待着。

      心灵解读:心理学上,孤独与独处是两个概念。独处体现的是一种避开他人的客观存在状态,孤独更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感受。由独处引发的孤独往往具有被迫、不得已的特性,同时伴有失落、沮丧的情绪表现。

      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多数人是需要独处的。因为只有在独处的状态下才能尽量避免他人的打扰,保证自己的复习进度和质量。李同学的表现仅仅是不情愿的独处,并没有“享受”考研人必须要经历的孤独磨难。只要心情坦然,平静地复习,相信李同学会对孤独“甘之如饴”。

      孤独与性格有关

      出镜人物:小王

      背景资料:南京师范大学研二学生

      孤独心语:我是一个很外向的人,平时特别能闹,同学都觉得我很能折腾。考研那段时间,可把我憋坏了,光是让我安静下来就费了不少功夫。每天背着书包往返于宿舍、食堂和教室之间,模式化的三点一线。朋友约我出去玩,坚决推掉,其实特别心不甘情不愿。看那些不考研的、找好工作的同学自由自在,可把我羡慕坏了。总想,这日子什么时候是头啊,真难熬。还好考上了,要不然可真对不起自己。

      心灵解读:人的性格构成中,气质是决定性因素。心理学上将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每一种类型都有优劣两面,相比之下,粘液质、抑郁质的人更喜欢安静,更安于孤独;而多血质、胆汁质的人则喜欢动荡和变化,孤独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会有些痛苦。小王的性格明显属于胆汁质偏多血质类型,外向、活泼、精力充沛,但也轻率、不踏实,容易见异思迁。考研复习往往需要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这样的枯燥本身与小王的性格就是矛盾的,但是,考研过程中必须的孤独学习磨砺了小王,即使“心有不甘”,他也还是“坚决推掉”了,通过自我调节战胜了自己。而这种对考研复习的坚定、执著来自于读研这一目标对他的吸引力,其中,孤独所产生的刺激和反刺激的效应会很明显地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主动孤独才是享受

      出镜人物:赵同学

      背景资料:西北大学研一学生

      孤独心语:我考研那段时间也没怎么感觉孤独,偶尔有点沮丧,睡一觉也就好了。跟同学在一起复习,总觉得会打扰到对方,独立解题的能力也会变差,总想着不会就问,上自习的时间也大大缩短。这有点像心理学中的“从众效应”,如果周围的人都早早地下自习,就会感觉竞争小一些,甚至忽略了竞争。我选择孤独完全是出于自愿,所以不怕承受什么,我相信没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

      心灵解读:孤独根据个体的主观意愿分为主动性孤独和被动性孤独。主动性孤独又称为积极孤独,强调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够很好地塑造一个人独立的人格,增强个体的承受能力和忍耐力;被动性孤独又称为消极孤独,往往会对处于孤独中的个体产生很多负面效应。

      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大家在面对孤独时,应尽可能通过改变现状,减少环境中触发抑郁的不利因素,将孤独感限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比如在因孤独感到痛苦时,做些相对容易的习题,以增强自信心;面对挫折觉得沮丧时,不断地重复“我是最好的”,通过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将消极孤独转化为积极孤独,变被动为主动。同时,积极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既保证适当的独处又不疏远群体。相信不久,你就会发现,命运把握在你的手中。

      把握好情绪性孤独

      出镜人物:刘同学

      背景资料:往届毕业生,准备报考西安交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今年已经是第三次考研了,现在西安独居,专职考研。

      孤独心语:我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考研,而且必须考上。如果考不上,其他什么都免谈。要回报就一定要有付出,包括孤独。我每天除了复习就是复习,其他什么事都不敢干,担心分心也担心占用复习时间,似乎稍微一做与考研无关的事情,就像欠了谁似的。我承认自己有点压抑,但我觉得这是考研阶段必须经历的,如同凤凰涅磐,只有经过这样的历练,才会浴火重生。

      心灵解读:孤独根据客观存在状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情绪性孤独,一种是社会性孤独。所谓情绪性孤独,是指个体不愿与家人、朋友交往;所谓社会性孤独,是指个体不具有家人、朋友等社会关系网。前者出于个体的主观意愿,需要合理把握;后者出于个体的客观情况,需要坦然接受。情绪性孤独的最大决定因素往往在于作出这种选择的主观动因,最好问明白自己,你不愿与人交往是因为讨厌他人,还是因为考研本身的特殊性所致。然后排除非理性的思考,建立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期望,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逐步推进期望值。孤独不是寂寞,也不是无奈,更不是放任,而是一种动力,一种坦然,一种自我修复。认真地思考之后,积极地投入学习,再思考,再学习。坦然面对考研,坦然面对自己。

      【专家寄语】

      孤独也能成就人生——写给正独自在考研路上前行的朋友

      宋崇升(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医师)

      选择了考研,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考上了研究生,科研探索将成为学习、工作的主题,一部分人以后还可能要考博士,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活动。而要做好科研,要求之一就是要拒绝浮躁、耐得住寂寞。如果从备考开始,让自己习惯孤独,那么你今后的人生也将“宁静以致远”。历史上的众多科学家莫不在孤身钻研中完成人生的超越与升华。

      孤独是形式的,在生活中你可能形单影只,踽踽独行;但你又是不孤独的,全国各地有多少学子在和你做着同样的事情,暗暗地和你赛跑。孤独是痛苦的,因为你要拒绝诱惑、延迟满足;孤独又是幸福的,因为你在前进中体验到跨越障碍后的喜悦,感受到自我在成长中拔节的声音。有考研人说,当你面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突然茅塞顿开,当你对某一知识点产生顿悟,当你势如破竹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成就感是别人难以体会的,这个时候的孤独反而让人感到相当幸福。

      孤独是一杯酒,可以默默地品尝,也可以和别人分享。有这样一个考研佳话:一个宿舍的几个同学全部考上了研究生。在复习的那段时间,他们分享、见证了彼此的孤独、坚忍和执着,更加坚定了必胜的信念,最终梦想成真。

      孤独是相对的,需要我们和外界保持联络的那些信息通道,是不可阻断的。我们不提倡与世隔绝,完全封闭自己。孤独如水,学习如舟,我们要在孤独中奋力划行,而不是沉溺其中。

      孤独不是逃避退缩,而是一种对生活的主动选择,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策略。孤独是破茧化蝶前的蛰伏,是养精蓄锐、厚积薄发,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为孤独,你可以简化生活的繁文缛节,怀里只揣着梦想,一心一意地去实现它;因为孤独,你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可以尽情地汲取知识养分,化作羽翼,让自己的生命逐渐丰满起来;因为孤独,你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可以聆听自己前进的足音和有力的心跳;因为孤独,你可以与自己对话,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甚至会发现一个你不知道的自己。

      有人问一位刚刚参加完毕业典礼的女博士,拿到博士学位是什么感觉?她婉转地回答:对女人来说,学位服的意义仅次于婚纱。而婚纱只能美丽一时,学位却是一辈子的骄傲。这人又问她,默默地做这么多年学问,还没有男朋友,是否感到孤独或者遗憾?女博士回答:开始曾有过孤独的感觉,但逐渐就习惯了,后来甚至很享受孤独。因为几年专心致志的学习和积淀,让自己感到非常充实。

      孤独也是成长的需要。对于广大学子来说,考研不仅意味着获得学位,还包含着提高人生层次、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长的需要。而成长必须自己完成,别人无法替代,所以必将伴随着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