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新闻要点 >

    不要打着“教育”的名义坑人

      前段时间,我送一位朋友的孩子到济南XX大学报到,这是一所民办的三本院校,我驾车出市里,走大道,奔小路,折腾2个多小时,才在一个山村旮旯找到那所所谓的大学。该校地处偏僻如寺庙,校名不响,师资不强,招生每年竟然高达数千人,分布在3个破烂不堪的校园。我看了以后倍感心酸——学生到这样的高校读书,不被坑害一生才怪!

      大学,不是圈一块地,挂一块牌子,然后招录一大批学生赚钱的。要知道,一个孩子上大学4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一个年轻人一生的希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一代人寄托的厚望。假如一所大学,没有能力招生,或者招录了没有能力培养成社会有用人才,动辄坑害几千数万学生的时间与未来,这与谋财害命何异?

      多年来,在地方“专升本”的诸多利益诉求与冲动下,一些老牌高等专科学校被改头换面加入综合性大学的行列。但这些地方新建的高校,虽然戴着本科的帽子,干着高职的活,但是,新的模式未建立,旧的模式尾大不掉,于是变成名不副实的“四不像”大学,其培养的毕业生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再者,一些“专升本”学校或民办学校,虽然号称“综合性大学”,但从文化积淀上讲,几乎没有;从师资上讲,师资薄弱,尤其是没有大师,教学多是仅靠拼凑一些临时性教员;从办学财力看,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少,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学校自身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弱……尤其是,有些地方的办学初衷就特别龌龊——目的是为了钱,而不是为国家培养栋梁,基于此,这些学校当然无法培养优秀的人才。

      媒体报道称,全国两会期间,一些地方大员与教育部举行的省部会谈中,重点议题之一就是希望教育部支持省内几所高校“专升本”工作……我看,教育部还是慎批为好!权且不说这些“专升本”学校已经为国家贡献了那么多失业者,关键是,中国教育现在出现了重大结构性矛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偏少,而培养学术型的院校太多,这种结构必须破解。否则,将会有更多的高校教育“坑害”大学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