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新闻要点 >

    博士招生不该考试的逻辑思维

      “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秦有七十人。汉初沿置。秩为比六百石,属奉常。汉武帝时,还设立了五经博士,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有“公仪休者,鲁国博士也,以高等为鲁相。”《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对于习惯了古代科举现代高考制度的中国人来说,招生需要考试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博士学位作为最高的academic degree,自然更是要通过考试才能录取了。不仅要考专业,还要考英语。来到瑞典之后,突然不用考试了,不知道有些人会不会有点culture shock。经常被人问怎么才能到瑞典读博士。根据瑞典高等教育法,符合以下3条中的任意一条就可以:

      1. has taken a second level qualification,即有硕士学位;

      2. has completed course requirement of at least 240 higher education credits, including at least 60 higher education credits at second level,即完成4年(一学期是30学分)的全日制高等教育,其中至少1年在硕士水平;

      3. has acquired essentially corresponding knowledge in some other way in Sweden or aboard,即同等学历或者有相关的工作经验都可以折合学分,无论在瑞典还是国外都行。

      在高等教育法的要求之上,大多数瑞典大学(包括瑞典最好的大学),都是没有任何“特殊要求”的。甚至连对的专业背景都没要求。也就是理论上说,任何专业的硕士都是可以读任何专业的博士学位的(虽然实际上完完全全不相关专业的还是很少的)。唯一有时候被要求的是英语能力,但这不需要任何考试成绩证明,只要教授觉得水平够了就行(这个规定以后可能改,会要求托福雅思成绩)。

      好吧,就是要求有硕士学位的人都可以读博士?那如果很多都有硕士学位的人来同一个实验室申请同一个博士位置,什么样的人才会脱颖而出呢?各个学校各个院系和各个导师都是怎么为自己选择最好的学生呢?嗯,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在瑞典的大学,尤其是是生物医学类的大学和院系里,教授的权是很大的。所以,你能不能得到一个位置,就看教授要不要你了。想起小时候曾经在故事会上看到一个对联,上联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说: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这个也可以延伸到瑞典的博士招生问题上。到底谁行谁不行?答案就是教授说你行你就行,教授说你不行就不行。

      有人可能要说了,国内不也一样。考试也就是走个形式,要是教授想要谁,提早把题透露了不就完了。这个问题嘛,至少国内的基本的价值观是不支持这样的,所以才有考试制度的存在。但是在瑞典,考试的作用完全被忽略,因为应试能力不重要。其实不光是应试能力不重要,连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都不怎么重要。那啥重要呢?所谓的personal chemistry。好吧,personal chemistry到底是虾米东东涅?其实还是之前那句话,就是教授想要你,你就行,教授不想要你,你就不行。根据市场经济理论,这种选择在理论上依然还是会选择出来最好的学生的。为什么呢?因为教授需要好的学生才能作出好的结果,发出好的文章,申请到钱,然后更大的教授,招更多的学生。所以,最后自然的选择会筛选出那些善于发现优秀学生的导师。

      不过我们也都知道,理论和现实往往是有一定距离的。一个教授要一个学生,有的时候只是因为他便宜,比如他带着自己的奖学金,不需要教授从自己的基金里给他发工资。一个教授要一个学生,有时候也只是因为他某个试验作的好。虽然作试验是博士生很重要的任务,但博士教育也不应该是培养实验员的地方。一个教授要一个学生,有时候也是因为学生带来的合作机会,而不是学生本身。招生的随意性导致博士毕业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刺儿头”倾向的学生被招收的几率大大减少,使得促使科学进步的怀疑精神被逐渐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