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网络教育 >

    网络公开课呼唤“本土名牌”

       国内名校争推网络“公开课”
          卧室、咖啡厅、公园甚至地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论你是谁、身在何处、受过什么教育,都可随时随地免费聆听世界知名学府、知名教授的课程。
          从2010年初开始,公开课热潮在蔓延。随着网易、新浪、搜狐等网站设立公开课专区,国外名校、名师课程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内容涵盖科学、经济、哲学等众多科目。与此同时,希望国内名校开设网络公开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今年4月,复旦大学的课程登录网易,紧接着浙江大学也推出三门网络公开课,越来越多国内名校开始分享教育资源。
          据了解,首位走上复旦大学网络公开课讲坛的,是台湾中研院副院长、著名历史学者王 森教授。为复旦大学“人文振兴计划”的杰出人文学者之一,他对思想史、学术史及史学史都颇有研究,他的系列讲座《执拗的低音》共分四讲,内容为对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据悉,王 森教授系列讲座上网仅四天,就吸引了45条微博留言与67条跟帖。
          
          “外来和尚好念经”是何缘故
          不过,与哈佛、耶鲁等国外名校的公开课相比,国内名校的还稍显稚嫩。
          相关调查显示,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受追捧的两大主因,一是内容具有吸引力(66.2%);二是授课形式新颖 (65.0%)。
          晓楠是盛大网络的管理培训生,最近迷上了上网听名校公开课。她告诉记者:“我很喜欢看世界名校的公开课,有趣,有深度,见解独特。相比之下,对国内的公开课没感觉,大多是事先排练好的。老师大多是照本宣科,或是安排学生提问题,并准备好标准答案,上课时师生间对答如流,不像国外那样是一场头脑风暴,因此思想性、趣味性都大大降低。”
          难道是国内高校起步较晚?据记者了解,其实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将精品课程搬上互联网免费开放。截至2010年年底,已累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700余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1万多门。但是,记者点开网页浏览时发现,这些资源大多停留在课件共享的阶段,内容较为陈旧,门类相对较少。
          
          教育部重金打造“本土名牌”
          按照教育部的计划,未来5年,将按照每门15至20万元的投入,打造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内高校将拿出本校最“叫座”的教师和课程来竞争“精品坐席”。目前,国内有35所高校103个选题进入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将以公共课、讲座为主,贴近社会公众,展现传统文化以及名校的底蕴。教育部还计划为精品课程配上“双语”,进军国际舞台,提升高校课程的影响力。
          此外,教育部还将以每门10万元左右的投入打造5000门资源共享课,集粹各高校的特色专业教学资源,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高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服务。记者了解到,列入教育部首批高校公开课课程建设的主要有三大重点:一是传统文化类,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课程;二是科学技术类课程,涉及大地震、核辐射、新能源、新材料、高速铁路等问题;第三类是社会热点类课程,涉及生态环境问题、社会诚信问题、社会保障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公共卫生问题等。
          虽然国家教育部不遗余力,但有专家提出,如何推广网络公开课还在于国内高校的自身努力。国内不乏讲课“名嘴”,如“百家讲坛”节目中走红的易中天、王立群等都是高校老师,各高校也有受学生欢迎、课堂场场爆满的“明星教师”,可以把他们的讲座或课程制成网络视频,相信可以吸引不少“淘课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