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热点资讯 >

    宁波考生崎岖艺考路:复试时17位评委坐在帘子后

      崎岖艺考路,每个考生都有故事

       

      中国美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一年一度的全国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正在陆续发榜中,有人笑迎成功,也有人学着去接受失败。

      这些年,尽管艺考难度越来越大,竞争愈来愈激烈,但报考的人数还是在逐年上升。宁波并不是一个艺考的热门城市,但每年总还是有那么一小部分考生在艺考这座峻峭的山峰上攀登,他们怀揣梦想,意志坚定,以青春做伴,期待着梦想能照进现实。

      据报道,2013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共有9700余人报名,却只招收50人,录取比例为194:1;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考录比例100:1;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八大美院的“独木桥”甚至更窄,考录比为200:1。艺考之不易由此可见一斑。但不易往往也最能磨练一个人。在采访几位宁波艺考生的过程中,记者能明显感受到这些孩子比同龄人多了一份独立和坚强。他们要独自背着十多斤重的画板、画具到处赶考;他们要为寻找一件中意的服装而跑遍大街小巷;他们更要应对越来越灵活的考试内容……

      表演类考生伊蕾蕾 宁波市文艺学校09影视表演班学生

      就认准了考上海戏剧学院

      “我不是长得最漂亮的,但我真心喜欢表演,喜欢在表演中体会不同的人生。所以我想做一个有实力的演员,就像孙俪一样,而不是当一个‘花瓶’类的明星!”伊蕾蕾说得很谦虚,在记者看来,眼前这个女孩脸庞清秀,身材纤细,走在人群中足以吸引眼球。

      伊蕾蕾参加过两次艺考,去年报考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失利,她放弃了去其他艺术学校的上学机会,选择了复读。今年她又报考了上戏表演系,决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尽管身边也有亲戚朋友劝我改考其他艺术学校,‘要么换个专业,以便找稳定点的工作’,但我还是心有不甘,还想再考一次上戏。”

      其实,伊蕾蕾最初入读宁波市文艺学校时,上戏、北电、中戏这3所国内表演类的顶尖学府,在她看来都是高不可攀的。“高三时,我的专业成绩,声(音)、台(词)、形(体)、表(演),每门功课都是第一。在学校的推荐下,我获得了不少上镜机会,拍过东钱湖宣传片,还演过宁波电视台的本土方言剧《得月街》。”这时,伊蕾蕾才慢慢觉得,也许上戏对她并不是遥不可及。

      2012年,伊蕾蕾拒绝了父母的陪伴,只身赴上海报考上戏。“记得出发前,为了准备考试的衣服,我几乎跑遍了宁波的商场、小店。”伊蕾蕾说,“上戏对考生的服装也有要求,不能太长,款式要简单,但要能凸显身材;颜色必须是亮色,越亮越能吸引考官眼球,但不能太艳丽,更不能奇装异服。”考生还被要求必须素颜,“有个女生带妆进了考场,被考官要求现场卸妆,可她的睫毛是‘种’上去的,没法卸。最后被扣了分。”

      伊蕾蕾对考试经历记忆深刻,“一进考场,我感觉满眼都是‘高富帅’、‘白富美’,当时心就冷了一大截”,只好安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还有余呢,来都来了,考呗!”

      考场被安排在一个偌大的舞蹈排练厅,考生每30个人为一批,依次进入考场。为了避免因上厕所而错过考试时间,伊蕾蕾不敢喝水。“五六个考官神情严肃地坐在你面前,一种压迫感油然而生。考试时,我也偷偷地观察过考官,他们除了不停地在本子上写着什么,几乎面无表情。”才艺展示环节,伊蕾蕾精心准备的两分钟舞蹈,才跳了不到30秒,就被考官喊停,“挺无奈的,那些高难度动作、精华都在后面呢,为什么不看看呢?”

      为了增加命中率,艺考生一般会尽可能多报考几所学校,伊蕾蕾也是一样,“去年,我还同时报考了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和同济大学艺术学院。”由此带来的是“赶场”的疲劳和较大的经济负担。“前一天才考完上戏,第二天就得上复旦的考场。考前睡不太好,脸上还长了痘痘,挺心烦的,这直接影响考官的第一印象。”为了赶3场考试,伊蕾蕾去年在上海呆了差不多一个月,“考试报名费、交通费、住宿费、置装费、伙食费等,花了近两万元。”

      对伊蕾蕾而言,这些奔波和花费倒是其次,最纠结的是,当时3所学校的三试时间有冲突,尽管有朋友劝她选择有把握的同济大学艺术学院,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去上戏进行第三次面试。这其中患得患失的权衡和决择,才是最艰难的。

      不过,艺考中也有好玩的事。去年艺考,伊蕾蕾还在上戏考场遇到了当年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最帅考生———“围巾哥”邓先宇,“起初我并不认识他,但不断有女生和他合影,后来才有人告诉了我。原来表演这条路从考试报名起就开始竞争了!”伊蕾蕾笑着说。

      第一次艺考,伊蕾蕾通过了上戏的初试、复试,闯进了三试,但最终还是遗憾未能被录取。“今年,我总结了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强了专业课,调整了才艺展示,心态也更加平和了,希望能有个好结果!”伊蕾蕾语气平静。

      这几天,伊蕾蕾正在学校“恶补”文化课,虽说艺考生的分数不像普高生那么高,但现在一些好的艺术院校对文化课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年艺考生的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就比去年提高了30分。为了把落下的课程补上,现在用风油精涂太阳穴都不好使了,我直接抹在眼角!辛苦就辛苦吧,艺考这条路是自己选的。”说这话时,这个90后女孩笑靥如花。

      赴杭州上考前冲刺班像搬家

      对学画已有10多年的张亦佳来说,美术考试已经不会让她紧张了,“因为一样是画画,我都记不清到底画过多少张了。”

      说起艺考,她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我觉得大家并不了解艺考生,好多人觉得艺考生都是因为学习不好才找这条出路的。事实并非如此。”张亦佳的语气中,带着一股超出年龄的习以为常和无奈,“文化课和专业课对我们来说一样重要。”从高一开始,张亦佳的学习就分成两块,“除了正常上课,每周二、周四下午学校都会安排素描和色彩专业课。”

      考前的突击培训对美术生来说是家常便饭。高二暑假,张亦佳去杭州一个画室培训,“画室在偏僻的山上,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每到晚上,所有人都趴在窗户边找手机信号,给家里打电话。白天的生活枯燥而又纯粹,“除了画画还是画画。6:30起床,8:00进画室上课,一直要到晚上9:30,回到寝室还有十几张速写作业必须完成,入睡常常要到凌晨1点。”

      艺考前3个月,张亦佳打包带上换季所需的生活用品,再次赶赴杭州上考前冲刺班,“秋衣、冬衣、被子、画具、颜料……光行李箱就有两个,外加5个编织袋,简直像搬家一样地到了杭州。”最痛苦的还有大冬天洗画笔、颜料盒,几乎每年冬天,张亦佳手上都会长冻疮。但这些在张亦佳看来都不算什么,“在杭州画室组织的模拟考中,我算是见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架势。”张亦佳说,“考场里黑压压的全是考生,大家头碰头、肩碰肩、画板撞画板,从教学楼大厅门口到电梯这短短一段路,我竟挪了半个小时。”张亦佳知道自己选择的路并不平坦。“就拿艺考前3个月的培训班来说,单学费就得1.3万多元,外加各种生活费,开销近两万元。为了省点钱,我们都买罐装颜料,自己拿刮刀一点一点刮到颜料箱里,而不是买一支支像牙膏一样的颜料,价格便宜好多。”

      画画也带给张亦佳很多快乐,“特别是很久都画不好的一幅画,突然有一天画得满意了,有种突破瓶颈的感觉”,这时,她就会拿手机把画拍下来,再上传到QQ空间“自恋”一把。

      今年浙江省美术统考的成绩已经公布了,张亦佳考了89分,全省排名第1208名,“最近在拼命赶文化课,要想上好的学校,专业是第一关,文化课分数也不能低。现在有些学校还对英语听力或数学有特别要求,不达标,照样不录取。”张亦佳说未来想报考创意设计类专业,“因为听学长说,这专业不错”,学校方面,“我的目标是宁波大学”。

      复试时17位评委坐在帘子后面

      今年3月2日,上海音乐学院放榜公布今年的录取学生名单。胡妍璐和她妈妈在人群中转了好几个来回,终于在榜单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那心情就像范进中举一样!”胡妍璐开玩笑说。

      “我是在初一时决定考上音的。”胡妍璐说这个目标并不是轻易定下的,从小在音乐上显露出来的天赋和获得的诸多荣誉不但证明她的专业实力,也给了她巨大的信心。“我从4周岁开始学琵琶,一直没有中断。”和所有从小学乐器的孩子一样,一开始都是妈妈催逼着胡妍璐练琴,寒暑不论。而胡妍璐比其他孩子幸运的是,学琵琶不久,时年8岁的她就有机会登上了香港红磡体育馆的舞台。“那是纪念香港回归五周年的音乐交流演出,也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带着琵琶和行李箱出门。”虽然当时的角色只是伴奏队里的小小一员,胡妍璐仍感到了莫大的鼓舞,“回来之后练琴就更有劲了”。

      作为海曙区文化馆“东方宝贝”少儿民乐团里的一员,胡妍璐小小年纪就得到了很多出国演出的机会。11岁那年随团去了法国、比利时、荷兰等欧洲五国巡演,14岁小学毕业作为“尖子生”去了澳大利亚。其间还在全国精英大赛中得了个琵琶组的金奖,在省、市级比赛中获的奖更是不计其数。一路走来,相对比较顺,这也和她刻苦练琴的努力分不开。

      胡妍璐说,这其中也有琵琶启蒙老师严琦的功劳。“她教了我整整十年,是她看到了我在音乐上的天赋,不断地鼓励我、指导我。”说起严老师,胡妍璐充满感恩,“最早也是她建议我考上音的,还帮我推荐了上音琵琶教授李景侠。”从初二开始,胡妍璐两个星期一次去上海李景侠老师家里学琴,高中开始改为一周一次,此外,还在宁波跟着专业老师学乐理。

      在琵琶技艺日益精进的同时,胡妍璐也没有落下文化课的学习。中考前,她从东恩中学被保送到李惠利中学。她对学业和艺训有着明确的定位:两不耽误。因为成绩优异,她并没有选择李惠利中学的艺术班就读,而是成为一名普通班的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她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上海音乐学院的招生考试共有三轮,初试、复试和三试。今年报考琵琶专业的全国约有20人,只录取3个。2月23日初试,给考生5分钟时间,要求自选两个曲子进行演奏;2月25日复试,8分钟,除了自选曲目演奏外,还有2分钟的五线谱试奏。“初试7个评委,复试17个评委,统一坐在一道帘子后面,看不见考生,我边上就一个摄像机和一个摄像老师对着我,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胡妍璐回忆道,复试之后,剩下6个人进入2月28日的三试,“考的是试唱练耳和乐理。然后3月1日体检,3月2日发榜。”

      从初试到发榜的一个星期,胡妍璐和妈妈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上音网站每次在午夜12点公布通过名单,当日校园内公告栏上再贴榜确认。“看到自己的名字就很开心啊,这么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现在,胡妍璐手上已经有了一张上海音乐学院的预录取通知书,也就是说,只要她过了高考文化课的艺术线,就可以入学上音民乐系琵琶专业了。

      谈起考上音的经验,胡妍璐是这样总结的:“首先必须有吃苦耐劳的恒心;有一定天赋;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学习和艺训的关系”,“小学时每天练琴在3个小时以上,中学起因为学业紧张每天练一到两个小时,周末多练一点。冲刺阶段嘛,除了吃饭、做做乐理,就是练琴。”“要喜欢音乐,否则不可能走得很远。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做,才能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