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热点资讯 >

    招办主任提醒:填报志愿当心这些误区

      大连市招生办主任那绍彬说,填报高考志愿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从我省近几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情况来看,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

      1.盲目攀比、从众填报

      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有的是由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估测不准,选报了力所不及的志愿。

      2.将志愿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

      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2倍、3倍甚至十几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外,主要是受人为的、传统的、世俗思想的影响,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的考生出于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为避免失误,如果考生一定要选择“热门”专业,一定要选报“热门”不忽视“冷门”,冷热结合,同时要量力而行,如果成绩不太突出,为稳妥起见最好在专业上避“热”就“冷”,转而在学校上选“优”。

      3.高分考生一定能录取到好学校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都应该被录取到好学校、好专业,但事实却不尽然。竞争一般是以省级为单位的,全省的前几名、几十名被录取到好学校一般都不会成问题,但若是前一二百名就难保证了。原因主要在于志愿选报不当,考生填志愿时,主观臆断,盲目认为自己是学校第一名报某某校肯定没问题,甚至固执地只报一个专业,又不肯服从到其他学校及专业就读,一旦失误就很可能名落孙山。

      4.单纯以收费标准高低判断专业的好坏

      有人认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走俏”,收费低的不行。其实这样看问题是很不科学的。有些专业是国家大量需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收费标准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额也较高。有些院校和专业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说明该院校、专业就比其他专业一定好些。考生应看哪些院校和专业最适合自己。

      大连市招生办主任那绍彬说,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充分利用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决策的过程,多方面了解和掌握信息是合理填报高考志愿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一般来说,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前至少应了解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1.招生形势

      了解招生形势,有助于考生和家长从整体上把握填报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招生形势包括今年我省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政策调整、新的管理办法、全省各科类的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的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

      2.高校的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

      招生章程是高校在有关招生政策、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方面的政策性承诺,但因篇幅所限,不可能对学校进行全面介绍。招生简章是高校为招生而编制的宣传材料,内容包括高校的地理位置、院系和专业设置、博士硕士学校授予权、学校规模等。考生和家长要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自己准备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

      3.各批次分数线和院校调档线

      考生和家长要注意收集和研究近年来我省各批次分数线和拟报考院校在我省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因为我省实行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办法,这就需要考生和家长还要了解本中学、本地区的升学率,结合自己的估分成绩,预测自己在本学校、本地区和全省的大致位置。了解以上信息,有助于考生和家长分析各高校的录取情况。

      4.招生政策和规定

      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首先要了解我省今年的招生政策和有关规定,特别是与填报志愿密切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比如我省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办法、优先录取照顾政策、录取程序、各批次投档办法、高考体检(军校军检、公安现役院校军检、公安院校体能测试)指导意见等。

      5.相关科目的高考成绩

      所谓的相关科目,就是与自己所要报考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高考科目。相关科目成绩优秀,有助于所报专业的录取。反之,所报专业的录取机会就会减少。各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会对高考相应科目成绩做一定的要求。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和家长也要注意收集、研究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和信息。

      6.院校及专业就业情况

      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搞清所报考的院校是重点院校还是一般院校,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是部属院校还是地方院校,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院校及专业将来毕业就业如何等。虽然目前国家对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但不同的院校和专业在就业范围、就业机会上是有差异的,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如果能了解学校和专业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可能更有助于填报志愿。

      大连市招生办主任那绍彬说,填报志愿的每一步都要步步为营,这样才能增加被自己选中的院校录取的概率。

      第一志愿最重要

      第一志愿就是考生填报志愿时在每一个批次中填在第一位的学校志愿。它是考生最希望被录取的学校志愿。

      第一志愿是招生部门在每个批次录取过程中,根据国家政策首先投档给招生院校供其选择录取的考生志愿。招生院校最先得到的也是第一志愿考生的电子档案。当第一志愿上线的考生人数能够满足招生院校对录取新生的要求时,招生院校就不需要第二志愿和其他志愿的考生了。

      由于绝大多数院校的招生计划在第一志愿考生中即可录满,特别是名牌院校、热门院校一般不招第二志愿考生,因此考生要慎重填报各录取批次的第一志愿,如果填报不好,可能这一批次的志愿都要落空。所以希望考生慎重对待第一志愿,否则会影响到同批次其他志愿的录取。

      近几年普通高校录取的结果证明,大多数院校都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所以考生选报第一志愿时,一定要慎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录取结果。

      第二志愿不可忽视

      第二志愿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在每一个批次(除普通类一批本科A段外)中填在第二位的学校志愿。它是考生除第一志愿外自己较为满意的学校志愿。当考生第一志愿在录取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不能如愿时,第二志愿就成为考生的首选。

      第二志愿是招生部门在每个批次录取过程中,第二次投档给招生院校供其选择录取的考生志愿。一般来说,凡招生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不能完成招生计划时,招生部门根据国家政策,从报考该院校的第二志愿考生中择优调档。考生所填报的第二志愿只有当该院校按第一志愿录取后尚未完成招生计划时才起作用。

      名校或重点院校第二志愿录取率不高,但并不是所有院校都拒绝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而且有些重点高校都预留出一定比例的计划招收高分第二志愿考生,即动用分数级差录取第二志愿的高分考生。近几年每年被第二志愿录取的考生也有一定数量。因此希望考生认真对待第二志愿。第二志愿有时同样能决定一个考生能否进入较理想的高校。

      参考志愿应慎重

      参考志愿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在设有参考志愿的批次中所填报的学校志愿。参考志愿排在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后。我省设七个平行的参考志愿。参考志愿没有主次、先后之分。

      参考志愿在录取过程中投档是并列的,投档时不分先后。主要根据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和考生填报志愿情况,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招生院校择优录取。即在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投档结束后,招生部门首先将同一科类批次分数线上的“自由可投”的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投档,所以参考志愿也是考生志愿的一个重要选择。

      服从志愿考虑好

      服从志愿是考生在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和参考志愿全部落空的情况下,无条件地愿意服从录取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高校。服从志愿成为有效志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所有有序志愿和参考志愿全部投档后仍然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二是考生所填报的有序志愿和参考志愿全部落选。服从志愿是考生在某批次中最后的录取机会。每年因填报服从志愿被录取的考生而要求退档的不在少数。因此考生在填报服从志愿时要慎重,不应随意填报。

      今年我省只在普通类提前批次设置服从志愿,是为了增加部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考生当然都希望按志愿录取,但是由于受信息材料、预测、决策方法等因素限制,有的考生会把志愿报得较高,有的考生则处理不好各个志愿之间的“梯度”关系,以致有序志愿和参考志愿落空。服从志愿有利于防止不应出现的落选问题。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服从志愿不可忽视,特别是对竞争能力较差的考生,更是如此。但是,当考生一旦填报了服从志愿后,就有可能被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任意一所高校或专业录取的可能,那么考生就失去了被下一批次高校录取的机会。所以在这里提醒考生填报服从志愿时,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慎重选择。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线考生多于招生计划数,总会有一部分考生落选。因此,并非所有填报服从志愿的考生都一定会被录取。

      志愿梯度应合理

      同一批次的院校中,各个院校的名气、实力不同,教学水平、教育资源、教学条件不同,师资力量强弱不同,招生专业的“冷”、“热”不同,学校所处地域不同等,使得同一批次院校的分数有高有低,自然形成了分数高低的梯度,决定了各类院校的顺序与位置。如果考生志愿梯度配置不合理,第一志愿如果未被录取,其他志愿可能就会不起作用,会使考生失去在同一批次被录取的机会。

      所谓志愿的梯度合理配置就是指在报考同一批次院校的志愿时,考生选择各个志愿院校之间的录取分数要有一定的差距,以确保前面志愿落空时,后续志愿能发挥作用。为做到有适当的梯度,有几点需要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加以考虑:一是了解以往该批次院校的录取情况和院校、专业之间形成的自然梯度。二是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之间也要按“冷”、“热”拉开档次。三是名牌大学和生源充足、热门院校填作第二志愿一定要慎重。

      5.信心不足,怕高就低

      与盲目攀比相反,另一种情况是信心不足,只求稳妥保险,怕高就低,往往造成高分低就,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平时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考生中。其实,完全没有自我低就的必要。成绩好的学生要勇于报考重点大学,第一志愿可选择正常情况下能够考得上的目标学校,把保险和稳妥留给第二志愿。

      6.对学校专业不了解,或望“名”生义,或心存偏见

      一是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这些艰苦专业,其实这些学校也有其他专业;二是心存偏见,将师范、农业等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学校专业的就业率也很高;三是对一些省外学校不了解,有的学校只因为不在直辖市或者省城,考生就不愿填报。

      7.“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

      所谓“热门”专业,就是很多人争着报考的专业,计划招生数与报考人数之间比例非常悬殊,其结果是录取分水涨船高。首先,“热门”专业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推移,今年的“热门”明后年也许就不那么热,或者变成了“冷门”。其次,“热门”不能与好等同。其三,不少人把好就业看成是好专业,炒成“热门”,这不恰当。就业的难易取决于市场需求,取决于供需比例,而市场需求也是变化的,也许报考当年某专业毕业生就业很容易,待四年过后毕业时,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就变得疲软。所以选择专业志愿时不要被“冷”、“热”所左右,主要应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实力出发。

      8.过分依赖长辈,甚至由父母包办

      考生的家长、老师,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对考生选择志愿时正确加以帮助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万事不可过头。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学生做出某种选择,那就难免出现偏颇,甚至引发令人痛悔一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