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同等学力 > 精品资讯 >

    考古学研究被盛京考古完善

      考古学的面纱一直以来以其专业性与封闭性保持着神秘,现社科院开设考古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以专业的角度将考古学的神秘显示人前,社科院考古学在职研究生培养学生具备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考古学高级专门人才。

      1月30日,从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盛京城考古与清代历史文化研究”日前被确定为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该课题以研究盛京城的历史文化为学术宗旨,以盛京城为具体研究对象,以盛京城关联历史现象去解读其中的历史文化。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要承担盛京城考古工作。

      盛京城考古是近年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出的一个考古研究新概念。这一概念是如何提出的?据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姜万里介绍,沈阳是1986年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目前辽宁省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公布沈阳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简介中是这样介绍沈阳的:它“位于辽宁省中部,汉代建侯城,辽、金时为沈州,明代在金、元旧城址上重建沈阳中卫城,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扩建城池,增筑外城,是清入关前的政治中心。沈阳故宫是除北京故宫外,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城北的北陵(昭陵)和城东北的东陵(福陵)是皇太极和努尔哈赤的陵墓”。从该简介中可以看出,正是有了后金迁都沈阳,才有了沈阳故宫、东陵和北陵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才使沈阳成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可概括为“一都二城五个时期文化特征”,其中盛京都城和以“一宫两陵”为代表的清早期文化更是重中之重,而“盛京文化”是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根基。

      姜万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关于盛京城的历史文献记载较少,特别是清前期的史料极其缺乏,必须借助考古发掘资料进行盛京城历史文化研究。

      对沈阳考古而言,清代盛京城相关史迹的发掘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沈阳考古工作中最能凸显地方特色的断代考古,是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盛京城考古”的提出切合了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需要。

      据姜万里介绍,盛京城考古的对象主要是盛京城、城内建筑址、道路、城市布局、与盛京城相关的建筑址和陵墓等。盛京城考古的研究内容则包括:盛京城发展史、盛京城内重要建筑,以及盛京近300年的历史、统治特点、经济发展、民族民俗、地域文化等。盛京城发展史包括城市选址,对明代沈阳中卫城的利用、改造,规划理念,城市布局特色及清代盛京城对近代沈阳城发展的影响等。盛京城内重要建筑包括汗王宫、堂子、天坛、地坛等皇家建筑,四塔寺、长宁寺等宗教建筑,王府、盛京将军公署、五部、东三省总督府等衙署建筑,城外福陵、昭陵及两陵的陪葬墓、王公贵族墓葬等陵墓建筑的布局、建筑特色、历史沿革等。

      作为历史时期考古,盛京城考古在采用传统考古学所必需的地层学和类型学方法之外,还必须大量依靠历史学的支撑,特别是一些历史文献、古地图和碑刻等文字材料对于盛京城考古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作为古今重叠型城市,盛京城考古将遵循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拼七巧板”式的工作方法,持之以恒,方有所获。同时,随着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考古学研究也在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整理等工作中引进了现场文物保护、遗址原址保护和展示等内容,文物保护科技也是支撑盛京城考古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