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陷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而因为没有开对药方,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产生了8大危机。”昨天下午,郎
咸平出现在了海西地产年会名家论坛上,虽然论坛的主题是“2013年经济怎么走”,但这位财经名嘴几乎将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揭示当前经济的“重重危机”上,表示要说出“真实的声音”。
国内经济陷“冰火两重天”
“冰火两重天”,一开场,郎咸平就以此描述当前的经济:一方面普通消费、房市、股市等一蹶不振,一个字“冷”;另一方面,高档豪宅、豪车、奢侈品等却火热一片。
这是什么感觉?郎咸平告诉你:发烧了,生病了,就是这种感觉。
那么,经济生了什么病?郎咸平的归纳是制造业危机和产能过剩危机。他表示,一直以制造业大国自居,但在产品研发、渠道物流、关键零配件这三个重要环节上,却没有话语权,导致定价权拱手让出。
此外,在产品生产中,民营企业还面临着税费全世界最高、资金成本全世界最高、生产成本优势正在丧失的困境,定价权也在逐步丧失。
而此时,美国已经悄然发生了第四次产业革命 智慧产业。在过去的10年间,美国制造业产值上涨达51%,与此同时,用工数量下跌了28%,工资也仅有2.6%的涨幅。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通过定价权大战,一方面控制人民币价格,另一方面又控制住了进口原材料价格,传统制造业深受打击。同时,启动贸易大战,狙击的新能源产业,并对高科技的信息产业链进行打击。
而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外贸需求大减,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制造业营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2015年会出现制造业的拐点。”郎咸平表示,届时,美国将重新成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最大的转移目的地将不是越南、非洲等地,而是美国。
政府开出的“药方”不得要领
面对上述危机,政府给出的解决方案是4万亿元的刺激政策。郎咸平认为,这一药方显然是不得要领,而且,使得病情加速了恶化,并分四个阶段产生了八个危机。
首先产生的危机是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突出的表现就是大量高铁停工和大量高速路提前建成后钢铁、水泥的过剩。
郎咸平列举了一系列的过剩数据:汽车25%以上、钢铁40%以上、电解铝超45%、农药60%以上、玻璃93%以上……
“经济已经陷入长期萧条。”他有些悲观地表示,经济重振需要“非常非常非常长的时间”,恢复会“非常非常非常慢”。
而第二阶段产生的是3个危机:债务危机、通胀危机、民企危机。他认为,债务危机导致股市大跌,通胀危机导致购买力缩减,而民企危机则导致实体经济空虚。
接着,两大支柱产业 银行和地产的危机也随之到来。银行业的危机源起于债务危机,而地产危机来自于通胀和民企危机。
郎咸平分析称,通胀危机导致百姓的资金纷纷进入楼市,避险保值。而民企危机也使得那些原本在实体经济中施展拳脚的资金,也蜂拥进入楼市。
第四阶段爆发的是消费危机,这也是最可怕的危机。同样,消费危机的根源也源于前面的几个危机。因股市下跌、通胀等因素,百姓手上财富减少,80%的人将不得不减少消费。
企业赶紧“储粮”准备“过冬”
在郎咸平宣布演讲结束后,不少听众显然意犹未尽,想套出更多的“实用信息”。比如:“房价未来的走势如何”、“目前应该投资什么”等更具体而实在的问题。
对此,郎咸平却表示自己“水平有限”,只能根据现实进行逻辑判断,而没有预测的本事。
“房价、股价是政策的结果,所以得先预测政策,而政策显然是无法预测的。”所以,对于大家关注的具体问题,郎咸平的建议有些消极:该怎么着怎么着,想买房就买房。
不过,他还是建议企业家们,现在最迫切的行动就是“储备粮草,准备过冬”。
郎咸平告诫说,在危机重重的当下,睿智的企业家不是考虑“投资什么行业”,而是应该“知所进退”,以退为进。
当然,“过冬”不是退休,而是蛰伏静候机会。虽然目前的危机只能接受,但终究有过去的时候。那时,就会出现大把的黄金机会,而能抓住这些机会的必定是有粮草准备的人。
郎咸平:房价涨跌无法预测 取消税费立降七成
“郎旋风”也有不自信的时候。面对持续走高的楼市,昨日举行的2012海西地产年会上,应邀来厦演讲的郎咸平被人问到房价接下来到底会涨还是跌时,他直言无法预测。
昨日的海西地产年会上,汇聚了25家商会450名副会长以上的成员,厦大EMBA、清华大学总裁班精选200人,150名主流地产人,200名主流会所高端人士,可谓商界名流云集。
房地产行业一枝独秀
“2012年经济是最起伏的一年,在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为什么?”昨日的演讲中,以言辞犀利著称的郎咸平同样抛出问题。
郎咸平认为,房子贵的原因在于成本很高,而这些成本的承担者最终都是老百姓购房者。土地成本、建安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等等这些费用一直都在增加,其中土地成本和建安成本是房子的刚性成本,占了所有成本中很大的一部分,若不加以挤压,房价就降不下来。
另一方面,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以来,不少民营企业家受到了重创,他们在实体投资的资金减少,而转向了房产、车子、奢侈品等等,大量资金的流入使得房价被抬升。炒房、泡沫,房地产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很不健康的发展。这也是导致房价一直降不下来的一大原因。
取消税费房价立降七成
“只要把房地产市场的各种税费取消掉,那么的房价马上下降70%。”郎咸平又开始炮轰高房价:“大家知道我们的税费严重到什么程度吗?房地产市场12种税56种费。如果说要让房价下降,那我建议应该全面取消各种费税,房价马上下跌70%。”
郎咸平表示,政府出台了多种政策调控房价,但是房价什么时候才能回归到合理的水平,其实很简单,只要把房地产市场的各种税费降下来,房价就会下降。
“不要问我房价什么时候会涨,什么时候会跌,因为楼市调控的政策根本无法预测,有时甚至不按常理出牌。”郎咸平说。他表示,如果想买房,有钱有需要去买就是,谁也无法预估。(厦门晚报)
郎咸平:揭开保障房的秘密
编者注: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仅北京市就计划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100万套以上。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房集中建设,土地、规划、资金是否有保障?“式保障房”的关键在于什么?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揭开了式保障房的面纱。
房地产调控的当务之急不是盖房而是排队
现在全国都在搞保障房“大跃进”,地方政府似乎觉得当务之急就是盖房,其实是我们搞错了。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采访,央视采访了一位天津居民,这个被采访的人通过摇号得到了房子。你知道他怎么讲的吗?他说感觉很幸运。注意到没有,是幸运,而不是幸福,这一字之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政策是有问题的!
如果政策是完善的,老百姓的感觉应该是符合预期,应该感谢政府履行了对自己的承诺。比如新加坡政府对老百姓的承诺就是让70%的家庭能够买得起三房式的组屋,保证房价相当于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四到五倍。新加坡政府是这么承诺的,也是这么做的。
而我们的承诺呢,我们很多地方的保障房价格竟然是市价的80%,也就是说是浮动的,而不是固定的,所以,我们老百姓永远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买得起保障房。同时又因为是随机摇号的,所以也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
如果我们做不到新加坡那样,最起码可以学学特区香港。香港政府把老百姓的收入、人口数量等条件换算成相应的分数,然后计算出一个总分,老百姓可以通过查看榜单的方式,看看自己大概还有几年能拿到房子。
也就是说,建立一个排队秩序。有这样一个程序的存在,老百姓心里就安稳了,也就不会着急买房子了。而政府也能给自己赢得更多建造保障房的时间。
老百姓要的不是明天就得到现房,而是一个稳定的排队预期。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大家充分讨论之后,确定了年收入24万和资产50万就是分界线,在此之上的就没有资格申请保障房,在此之下的就一定能在5年内等到保障房,这样,老百姓就有了稳定的预期,分界线下的安心等待,分界线上的努力攒钱。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让房地产开发商有稳定的预期,让房地产商安心地排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一下美国的做法,在美国一个地产商拍下一块地就必须在所要建的楼盘里面开发至少三分之一的廉租房,地产商要不就承担这个廉租房的任务,要不就拿不到地。
这个条件一旦成了规矩,地产开发商也就认命了,囤地是不可能的,捂盘惜售更是没有意义。
所以,我们必须在保障一般老百姓有房住的同时,也要保障给这些保障房提供财政支持的非保障房市场实现繁荣昌盛!我们不能大张旗鼓地宣传保障房,因为这样做只有两种结果:
要不然就是保障房提供的不够,结果房价经过短暂下挫之后再次迅速蹿升,然后所有没有房的老百姓都来骂你。要不然就是头脑太热,保障房提供得太多了,结果没有繁荣的非保障房市场了,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减,到头来保障房还是难以为继。
搞不好就会重蹈香港的覆辙,房价因此大跌,然后所有买了房的老百姓都来骂你。这对我们公共政策水平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香港失败了,美国提供政策性住房贷款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到现在还没有走出破产阴影,我们凭什么相信自己能像新加坡一样“幸运”?
应该创造条件,补贴公益组织提供廉租房,与政府廉租房竞争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一刀切,而且我们到现在都不懂,我们需要大量的非政府公益组织提供类似的公共产品,这样才能督促政府部门提高效率。廉租房尤其需要进行如此管理。否则,政府投入再多的财政资源也没有用。
这方面我们应该学学美国。1974年尼克松政府出台了《住房和社会发展法案》,该法案规定凡是符合公共住房申请资格的租户,都可以从地方住房管理机构获得租金证明,拿着这张证明就可以到私人住房市场上去租房,租金按市场价支付。
根据这项法案,政府把租金分成两类:一类是以房屋为基础,只要房主愿意加入租金补贴计划,且房屋租金和房屋质量符合联邦政府标准,房客只需缴纳不超过家庭收入30%的租金就可以入住廉租房,而差额部分可凭住房券向政府兑取现金。在纽约的黄金地段有座叫“孔子大楼”的公寓,就是当地政府为低收入的华人提供的廉租房。
还有一类租金,是以租户为基础,也就是领取租金补贴的人只能将这笔钱用来租赁指定范围内的指定住房,比如老年公寓。
在获得补贴后,一居室租金大约是400多美元,两居室也不过500多美元,政府差不多补贴了200美元,很划算的。事实证明,美国政府通过市场化的操作手段帮助低收入者的住房计划是很成功的。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以补贴或者社会项目招标的方式来扶植一批公益组织和公共部门竞争。比如在美国有一个由基督教组织筹办的“避难所”,无家可归者可以申请到这里免费吃住。这里不仅有不同的房间,还有食堂、电视图书室、健身房、教室、电脑室、洗衣房、儿童游乐场,等等。
要住“避难所”,就必须晚上10点30分上床睡觉,早上6点30分起床,而且白天必须出去找工作或接受社区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找到工作之后,收入的10%用于交房租,65%由避难所代为保管,攒够了2500美元,就可以到社会上租房子独立生活了。
而我们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公益性组织。因为在我们现有制度下,申请成立公益组织的程序非常复杂,门槛又高,基本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