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跻身FT全球百强,周林教授认为,踏实办学,排名上升是水到渠成的事,练好内功,才是中国商学院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途径。记者和周林教授的对话,就从排名开始。
沾了“中国”两个字的光
记者:周院长,首先祝贺您,上海交大安泰EMBA项目第一次参加《金融时报》的排名即居于本土中文项目之首,对于交大安泰EMBA项目,您个人有什么评价?
周林:这样的排名结果是偶然中的必然,是作为一所依托综合性大学为背景的商学院整体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现。
记者:交大安泰EMBA项目第一次参加《金融时报》的排名就超过了很多欧美著名商学院,您觉得原因何在?
周林: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是为了排名而排名。排名只是一个工具,客观检验工作有没有做好。我们不会为了排名好看而工作,更不会因为指标要求和规则而围绕指标去努力。
这一次的排名主要得益于学院综合实力和国际化程度的持续提升,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在全球地位增强的体现,可以说,我们是沾了“中国”两个字的光。
记者:此次FT排名,位居前列的都是合作项目,中国本土的项目进入百强的比例也在上升,这是否标志着中国管理学教育整体质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周林:的确,合作项目的排名在于强强联手,优势明显,中国的本土项目进入百强的越来越多,同样说明了中国的管理学教育在追赶世界一流。对比FT排名可以发现,在FT排名之初,位于英国的合作项目排位较高,现在则是位于中国的合作项目排名较高,这是中国综合实力在全球提升的直观体现。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商学院与世界一流商学院仍然存在差距。
排名不是“指挥棒”
记者:今后会把更多的项目拿去参加国际排名么?
周林:交大安泰这一次可以参加排名的项目有EMBA项目和非全日制的MBA项目,合作项目也可以参加排名。在参评之初,我们也曾考虑过把EMBA项目和非全日制MBA项目两个项目都拿去排名,后来经过商定只用EMBA作为主要项目参评,因为这个项目已经代表了学院。
记者:国际排名提升了,美誉度提高了,学院招生规模会扩大么?
周林:现在商学院的合作项目比较多,主要是由于学位招生规模的名额限制,可以说,现在的商学院学位项目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因为国家对于学位项目的招生规模是有所控制的,所以交大安泰不会随意地扩大学位教育的规模。
记者:对明年的排名上升有预期么?
周林:商学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把工作做好,让项目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有德的管理者和企业家,是我们的目标。学院有自己完整的培养方案,并会不断完善,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实现这些,排名所考核的指标自然会上去。
记者:如果明年排名有所下降,您会觉得郁闷么?
周林:今年我们是32名,即使明年回到35名,也不会非常郁闷。排名浮动很正常,进入百强说明学院的整体实力可以与世界一流商学院比肩。不过,我们还有一些不足,有提升空间,这应该是此次排名之后的另一种收获。
记者:相比于欧美商学院,中国的商学院比较注重排名,您认为今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变么?
周林: FT毕竟是一个媒体机构,无论它的排名有多权威,都不能用这个排名“指挥”全球商学院办学。对商学院而言,练好内功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当前中国商学院会比较看重排名只是一个过程,我相信,今后排名对中国商学院的影响会渐渐淡化。
培养“有德”的企业家
记者:交大安泰EMBA项目今年首开创新创业管理的原因何在?
周林:创新创业是很重要的方向。中国经济发展当前遇到瓶颈,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进行创新,技术需要创新。交大安泰创新创业EMBA不仅为中国经济转型服务,为广大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在体制内院校中独树一帜,完善了上海交通大学分层次创新创业的教育链。
记者:下一步交大安泰EMBA项目会开出更多的研究方向么?
周林:我们的项目是为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培养“有德”的企业家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今后专业方向会有进一步的发展,譬如创新创业方面可能会与新技术结合。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发展之后,对企业的经营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有些企业走在前面,但还有更多企业需要学习。此外,老年化社会到来,在健康行业方面中国会有更快的发展,学院今后也会考虑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学院所有的课程设置将会和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发展脉搏紧密相连。
拟成立中国发展研究院
记者:科研能力在此次的排名中也为学院增色不少,交大安泰在科研方面有哪些优势?
周林:此次FT排名,科研力量是考核的重要要素,而交大安泰在这方面比较有优势,如2010-2012年UTD论文发表国际排名:上海交通大学第110(大陆地区第一),北京大学第113位,清华大学第151位,中欧国际商学院第182位;金融、会计、经济学科在权威的2013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均进入全球百强榜,在中国高校中名列前茅,特别是运营学科高居全球第18名。
此外,人才引进力度也在加大,2010-2013年间通过各种途径引进人才以及培养人才,与2009年比较,增加1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位“上海千人计划”专家、2位“长江特聘教授”、1位“长江讲座教授”、3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3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还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多项上海市人文社科奖以及咨询奖,2013年成功申请教育部创新团队。
记者:学院明年会有什么大的动向,未来学院的研究会和热点,比如上海自贸区研究相联系么?
周林:我们将于明年底入驻的交大徐汇校区包兆龙图书馆改建的大楼,学院明年和后年的硬件条件会有大的提升。软件方面,研究水平的提升是重点,科学研究、知识传承、服务社会这三大功能是学院的主要任务。
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除了管理学院还有经济学院,不仅要培养企业家,还要为国家经济建设建言献策,如上海自贸区建设,交大安泰都在积极参与。未来我们打算整合经济学院的下属各个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发展研究院,把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发展作为研究重点,承担智库的角色。
记者:不少学员和校友表示,EMBA国际课程模块对他们极具吸引力,国际游学主要有哪些项目?
周林:交大安泰EMBA国际游学在美国和欧洲启动得比较早,其中美国的国际游学有高校的学术交流,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 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在课程之余,还安排名企参访,包括: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纽约证交所、汇丰银行、安利、谷歌、惠普等公司。
欧洲线路的合作高校有瑞士圣加伦大学、法国马赛(现为KEDGE)商学院、巴黎政治大学,经济考察则包括德国的高端制造业,瑞士的金融行业和服务行业,法国的奢侈品行业以及酒庄产业。此外,我们还在海德堡、日内瓦、尼斯、阿维尼翁、普罗旺斯、巴黎等地设有人文考察课程,今后我们考虑将国际课程模块进一步扩大,设置更多提升学员国际化视野的课程。
记者:在学院的愿景和使命中,都提到了“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未来安泰的目标和蓝图是怎么样的?
周林:我们的愿景是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亚洲一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进而成为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在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还注重社会服务,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经济管理人才,为国内外企业和其他机构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国际化进程中,我们和麻省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在内的国际名校开展了多类合作项目。当然,要办成一所真正的国际一流商学院,我们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必须设置一个保障学术自由和教授治学的组织架构,建设一支有国际水准的学者和专家的师资队伍,改善和策划针对全球经济中未来的商业领袖的培养方案,提供一个产学研交流合作的平台,强化校友网络,为毕业生提供终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