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学院 > 院校动态 >

    复旦成功举办MBA投资理财俱乐部首次讲座

      伴随着人们增长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多,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这些剩余价值有效利用呢,所以我们应该掌握一点投资知识。据在职研究生网获悉令人期待的复旦MBA投资理财俱乐部首次分享活动终于在中秋佳节的最后一日圆满完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就是对我们各位辛劳的准备者的完美诠释。本次活动既有对俱乐部的展示和核心理事的介绍,也有精彩的金融行业知识分享,从基金到信托到投融资流程,还有神秘嘉宾对热点自贸区政策的解读,为复旦MBAer呈现了一副多彩的投资全景。我们也将在后续一系列的活动中分别针对特定板块逐一再做详细分解。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样的分享交流,带着投资知识满载而归。

      讲座初始,俱乐部发起人之一王晔同学为我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各位发起人和核心理事怀着怎样的理想和目标走到了一起。俱乐部是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13级在职班与国际班的部分同学联合发起,同时联合复旦大学的学长、校友、以及部分其他学校或机构的金融届精英打造的专业金融资讯平台。俱乐部目前有17名核心理事和发起人,包括一名俱乐部主席,分别在基金管理、信托管理、投融资管理、证券、银行以及房地产等行业具有资深的专业背景。

      我们希望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致力于:1. 提高成员们的投资理财能力;2. 打造最好的互动沟通平台、信息共享;3. 提供专业的投资策略咨询。俱乐部将围绕以上三个目标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但不仅限于知识讲座、理财沙龙、项目投资研讨会等。通过各种方式的活动达到提升成员财商、实现财富增值、近距离接触金融圈等目的。

      基金入门

      谈到投资,谈到理财,不得不说说基金。现任嘉实基金高级渠道经理的潘伟先生是俱乐部发起人之一,曾就职于信泰人寿、银河证券主管财富、渠道等,行业经验丰富。他不仅为我们分析了理财规划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对理财的重新认识,选择好理财工具,让同学们最终达到“财务自由”。

      目前常见的金融工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从债券、信托、基金、保险到黄金现货,真是应有尽有,数不胜数。就以基金为例,即可有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和因余额宝而引起大家注意的货币基金,风险系数分别由高到低,收益也正因此逐级递减。如何在这众多的金融产品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种类呢?潘伟先生就基金的选择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只选对的,不盲目跟风。

      首先,确定自己的风险偏好、资金期限,并选择相应风险收益水平的基金品种;其次,在确定的基金寻找权威机构评级较高的品种,及具有品牌价值的基金管理公司;最后,分析现任基金经理运作基金的风格及选股能力,判断未来的净值增长趋势。同时,对于货币基金这类平时较少为人关注的品类,由于最近余额宝的大热而进入了大众的视线,潘伟先生也就此做了解析,提到市面上还有其他货币基金,收益并不逊色于余额宝。

      发展迅猛的信托

      在对基金的种类及如何选择有所了解之后,我们的另一位发起人於娜,对信托产品做了相应介绍。她目前于杭州工商信托房地产基金部担任信托经理,从事信托产品的设计、管理和运作,在房地产投资、房地产项目管理、金融信托等方面,有轧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多年的投资经历。

      信托产品早些年发展较为缓慢,其大幅增长始于07、08年,至2012年末,全行业信托资产冲至7.47万亿,增长55%;经营收入达638亿元,增长45%;净利润441亿元,增长48%。信托行业资金规模的快速扩张,很大程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的大规模资金需求。国家自2007年4季度开始对房地产行业的大规模调控,限制银行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促进了信托的大发展。限制银行向开发商提供开发贷款,开发商转而向信托进行大规模融资,2011年资金成本达到18%以上,保现金流;限购、限贷、限价、以及房产交易环节的高税负,甚至银行按揭贷款的额度紧张,都促成民间资本通过信托平台流向房地产行业。

      信托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很大的一个不同点在于其是投资行为,而银行等理财产品为融资行为。信托的委托人可以通过季报等全程了解投资项目的进展,属于主动管理型的高端理财,通常投资起点在100万,年华收益可达8%到15%。

      对于投融资大家可能并不陌生,这门学问细谈起来也不简单。整个投融资流程可以分为几个步骤,接洽项目、匹配资金、规划退出方案、设计增信措施和最终促成交易。目前在国泰福呈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管理部基金总监,从事投融资产品的设计、管理和运作的索振卿同学,也是俱乐部对于投融资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发起人,不仅就自己的项目案例对这一板块做了详细分析,也由此对俱乐部的定位做了阐述。

      投资理财俱乐部担任的就是投资顾问的角色,我们未来的定位是能为广大同学提供金融上的服务,连接项目方和资金方,起到桥梁的作用。

      热点:自贸区政策解读

      随着各位俱乐部发起人的激情演讲,分享活动也进行到了高潮部分。本次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任职于外高桥保税区的李琪同学作为我们的神秘嘉宾,对报税自贸区这一热点话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李琪结合其自身在保税区11年的工作经验,谈谈了保税区的历史由来和变化。

      目前自贸区正在进行新的尝试,如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内外资一致,率先在试验区范围内对投资项目核准、企业设立及变更管理、工商登记三个准入环节进行改革。同时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降低准入壁垒。

      在演讲中她也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自贸区可以做什么?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融资租赁服务,自贸区允许和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业务,并将不断完善融资租赁企业进出口外汇管理措施。其次是全球检测维修服务,鼓励设立第三方检测鉴定机构。第三是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文化“走出去”的渠道。第四是服务外包行业,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发展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管理咨询、数据服务等外包业务。第五是培育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建立与跨境电子商务适应的海关、检验、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服务支撑体系。

      李琪同学通过对汇兑成本、保税区平台的打造、金融体制的变革等的分析,展望了自贸区的未来,为我们对这一热点事件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活动最后在嘉宾和观众的热烈交流中拉下了帷幕,我们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给同学们献上更加丰富多彩和专业精炼的分享。
       

      相关链接:

      复旦大学是我国大学中最早设立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学校,早在1917年就创设了商科,并在1929年正式成立了商学院。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就是商学院1952年的毕业生。改革开放之后,复旦大学又是最早恢复管理教育的高校,1979年成立了管理科学系,1985年恢复组建了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经过20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设有8个系、23个跨学科研究中心(所)、3个实验室、1个《研究与发展管理》杂志社以及1个高级管理人员发展中心暨复旦管理咨询公司。至此,今天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已具备当代国际商学院的架构。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含自设博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含自设硕士点)以及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复旦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复旦大学专业会计硕士(MPAcc)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科专业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其中1个与经济学院共同设立)。

      截至2008年12月,学院共有在职教职工335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在编行政人员(含杂志社编辑、图书馆管理人员及实验室技术人员)29人,院聘合同制非在编行政人员16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48人,副高级职称教师51人、实验室技术人员1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44人。有兼职教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复旦大学的MBA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务与操作的训练,力争与国际接轨。为把学生打造成为高素质的未来商界精英,复旦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的舞台。依托“MBA论坛”和学生自创的“聚劲论坛”邀请国际、国内商界精英和政界名流来校讲演,让学生有机会聆听大师的教诲;并与国际知名企业如渣打银行、花旗银行、英特尔公司、易初莲花公司等联合举办实务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复旦大学这个具有综合优势的高等学府学到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方法,激发出创新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