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学院 > 院校动态 >

    中欧2013第七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银行作为我国商业活动中重要环节,在现有市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否能让金融业更加茁壮成长,关键要看银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有多大。据中教网获悉9月14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北京校区成功举办2013第七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该论坛由中欧与《财经》杂志携手举办,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及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协办。本次论坛以“商业银行的变革与创新”为主题,汇集八方智者,共同探索商业银行在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论坛共吸引了200余名银行业专业人士及60余家主流媒体参加。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常务干事、财讯传媒集团总裁戴小京先生,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蔡鄂生先生,德意志银行副主席凯欧?克哈维萨(Caio Koch-Weser)先生,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博士,埃森哲亚太区金融服务事业部总裁苏世嘉(Sushil Saluja)先生,原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先生,以及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兼董事会主席谷若鸿(Laurent Couraudon)先生等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及业内人士应邀出席并发表精彩演讲。中欧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教授、中欧赵欣舸教授和芮萌教授等多位知名学者悉数出席论坛,共谋中国银行业新发展。

      宏观经济与银行业对策

      论坛开始后,张维炯教授和戴小京先生分别致欢迎辞,对到场的各位专家、学者与业内人士表示了热烈欢迎。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中,蔡鄂生先生就“利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利率的关键问题出在银行自我管理,在于社会资金供需矛盾,在于企业结构的问题。“所谓的银行改革还得要注重软实力。”

      此后,凯欧.克哈维萨先生在以“宏观经济新动向——欧洲视角”为题的演讲中认为,新兴市场快速增长仍然是可靠的大趋势。他预计,明年新兴市场的增长会达到5.3%。因此,他呼吁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无论是在20国集团中还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世界需要中国的领导力”。

      在上午的最后一场主题演讲中,曹远征博士发表了题为“中国宏观经济趋势分析和银行业对策”的主题演讲。从宏观经济角度,曹博士表示,去年中国城镇化率只有52.6%,当城镇化率还未达到适当高度时,经济减速就不应该发生。

      对于近期热议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问题,曹博士说,传统的商业银行将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定价能力形成不同的风格,并由此推动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意味着中国金融正在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方向转变。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新模式

      本次论坛的第二主题为“利率市场化与银行新模式”。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先生以“应对挑战——商业银行的转型与创新”为主题发表精彩演讲。他说,对于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以银行主导金融市场是合理的。但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银行的转型与创新应当与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相吻合,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的,做好风险把控。

      苏世嘉先生在“下一代银行:中国银行业的转型机遇”为主题的发言中表示,中国的银行想要系统性地改变运作方式,在创新方面有突破,需要注意三点:首先,继续在外部实现强有力的差异化,把重点放在满足客户的需要上;其次,在内部实现简化;第三,把重点放在卓越的执行力上。

      此后,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博士在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的银行利率市场化面临的两大主要挑:第一,挑战银行的盈利能力。银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利润增长速度明显会放慢;第二、挑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未来商业银行会面对过去罕见的相关风险。

      主题发言完毕后,嘉宾们就“新利率环境下的创新发展方向”、“银行风险定价能力再造”、“差异化经营时代是否来临?”等话题各抒己见。嘉宾们一致认为,交易性银行是未来一个方向。

      理财产品新途和业务模式突破

      下午,论坛第三主题“理财产品新途和业务模式突破”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王岩岫先生的主题演讲开始。他表示,理财创新要坚守风险底线,完全无风险的理财产品不存在,但是创新带来的总体风险可控,如果创新行为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重大影响,应严格地监管。

      接着,中欧赵欣舸教授以“个人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选择”为题和大家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详细介绍了银行理财产品之中结构性产品的特点,然后用生动的实例演绎作为个人投资者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向大家提出“不要把身家性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搞清要卖产品给你的人的身份”、“不要迷信任何人”等实用建议。

      广发银行副行长王桂芝女士则认为,商业银行的理财,首先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做到产品的多样化,服务的配置化、定制化和服务的综合化。随着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需要配置的资源也要多元化。

      在随后的讨论中,王岩岫主任认为,银行转型方向主要是资管和理财。赵欣舸教授则直言,目前发行的理财产品70%不保本。王桂芝行长认为,银行业要回归服务理财本色。

      互联网金融与银行新未来

      本次论坛的最后一个主题中,吴晓灵教授以“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银行创新”为主题发表演讲。她认为,互联网时代银行的创新应当细分客户市场,办成特色银行。现在的互联网企业所做的单项金融业务不可能对传统银行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她建议,应当给互联网企业颁发银行牌照。但互联网企业拥有了银行牌照后,仍需要细分客户市场。“所有的银行都同位竞争、同质竞争,并不有利于整个金融业服务效率的提高。”

      此后,马蔚华先生在“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的演讲指出,商业银行应当适应时代需求,打造智慧银行。用大数据的观点来做市场客户分析、市场营销、资本计量和价格管理。他建议银行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银行和异业之间有更多的互联互通的,实现优势互补。

      最后,谷若鸿先生就 “互联网金融改变银行的未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主题演讲完毕,在芮萌教授的主持下,嘉宾和现场观众一起探讨了“E时代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传统银行如何在理念上抓住互联网金融机遇”、“银行遭遇互联网金融:互补还是替代”等几个话题,场面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