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的强大,中国的商学院也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很多外国的高校也希望和中国院校合作来强强联合。据在职研究生网获悉2013年9月7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和剑桥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和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共同承办的第九届“全球化制造与中国”国际会议(GMC)在浙大紫金港校区隆重开幕。本次会议为期两天,会议汇聚全球顶尖制造业研究者与从业者,探索制造业前路。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教授作为中方会议执行主席主持开幕式,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们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Mike Gregory爵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充分肯定了GMC召开的重要性,认为制造业不仅会改变世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随后,英国伯明翰大学商学院院长Simon Collinson教授、剑桥大学教授Mike Gregory爵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教授分别在大会上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发言。Simon Collinson教授从微观层学习、企业层创新和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与区位的关系,他认为跨国公司应通过投资固定资产建立本地供应链,加强研发投入培育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从而推动区域生产力的提升和跨国公司能力转移。
同样来自英国的Mike Gregory教授从政策的视角分析了全球产业的结构变革。制造业在发达国家硬实力再构建、国家间经济再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战略角色,第一,发展制造业是经济再平衡的必经途径;第二,在新兴国家制造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升级制造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第三,通过发展制造业可以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第四,制造业是创新的源泉之一,发展制造业可以持续不断推动创新;最后,发展制造业是增加就业、控制通货膨胀和控制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
吴晓波教授则详细分析了创新趋动的“中国式”制造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其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包括绿色生产、商业模式创新、价值网络、顾客定制、智慧制造以及制造业的服务化;接着,他指出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创新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等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他认为,“由二次创新向原创式创新进行转变,或者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电子商业模式平台等新型生态系统的出现是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动力。”
本次会议以“全球视野下的高价值制造”为主题,两天的会议将广泛深入讨论“灵巧(smart)制造”、“制造企业服务化”、“商业模式创新”等议题,旨在针对当前全球制造业利润薄、风险大的背景,共商制造企业如何通过重构企业价值链和价值网络在创造价值的同时自身获得更高的绩效。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日本爱知大学、韩国庆熙大学等多所国际著名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及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此外,Rolls-Royce、海康威视、IBM、新加坡JSB科技公司等跨国企业相关负责人也加入了企业论坛的讨论。
其中,世界著名航空发动机公司 Rolls-Royce 的供应商工程负责人Richard Baker先生做了题为“‘DMAIC’在供应商评估中的作用”的报告,通过实际案例向参会者分享了他们运用DMAIC (包括界定Define——度量Measure——分析Analyse——提高Improve——控制Control)这一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经验。
作为杭州本土优秀企业的代表,海康威视国际营销负责人蔡定国做了题为“卓越之路:海康威视的国际化”的报告。蔡定国先生介绍了近年来海康威视的产品线拓展、海外网络的分布、国际化过程中的经验与策略,并对未来进一步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来自IBM研究院-中国上海实验室的曹恒女士做了题为“新计算时代的制造业创新”的报告。结合IBM研究院最新的调查结果与智慧家庭的理念,曹恒女士展示了具有联网性与信息化的创新产品可能给制造业带来的新增长,并特别通过智能电视的例子,说明了技术创新与服务的结合方式,以及智能电视的商业模式。
最后,来自新加坡JSB科技公司的李辉煌先生做了题为“借助新兴破坏性技术创造新商业”的报告。同样结合JSB公司的实践,李辉煌先生深入介绍了如何快速地分析、获取与实施破坏性技术,从而创建能带来根本性变化的新产品,并向大家分享了JSB公司三种技术产品的创新与商业化运用的案例。随后,围绕技术创新、国际化等问题,现场的专家学者们与四位来自产业界的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