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生的入学开始,各大高校商学院也为同学们举办各种纷纷多彩的活动。据在职研究生网获悉2013级清华MBA新生入学导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今年有了新举措,即引进“TechMark管理实战模拟”课程。该门课程一直是清华EMBA入学热身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塑造、提炼对商业运作的全方位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锐化MBA学生的商业敏锐力,全面提升团队协作和领导力。“体验式学习”是学院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MBA教育理念,也是近年来清华MBA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8月30日至9月3日期间,400余名2013级MBA新生分两批参与了TechMark课程,成为首批体验管理实战模拟课的清华MBA学员。
TechMark课程内容覆盖商业环境分析、商机创造、财务分析、资本运作、团队合作和战略决策等大量的管理知识要点和经营技巧。采用知识点讲解、实战演练、小组决策、结果评析和经验分享相结合的方式授课,通常学员分成若干相互竞争的小组,在同一动态的市场环境里,各组进行几轮次包括研发、生产、营销等的决策,最终通过达到一定的财务指标和股票价格决定市场表现。决策环节不仅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做出实际决策的能力,而且极大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分析决策能力以及全面理解企业管理的各个基本要素的能力。
TechMark课程的特色之一是大课堂决策点评与小教室分组讨论相结合,因此同批上课的学生被分在四个“星球”和20个讨论组,两天共20多个小时的紧凑课时内,同学们需要反复更换教室多达17次。以往TechMark课程通常都是在硬件条件比较齐备的酒店进行,配备会议室和专业服务团队,而且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的配置、午餐晚餐等后勤配套服务都由酒店统一协调安排。由于上课人数众多,同时也为了给2013级MBA新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清华大学第一堂课”,MBA中心提前几个月和第六教学楼进行沟通,协调安排了30多间教室,并在开课前逐一标注,将教室分配平面图发到每一位同学手中,保证大家方便快捷地完成大课堂和讨论室的转换。学生发展部和教学管理部的几位老师担负起后勤保障的重任,不仅最短时间内在六教布置出一间设备齐全的教学办公室,还细心地在每一间讨论室准备了学习用具、垃圾袋等,为学生创造和保证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两天的紧凑的课程节奏让同学们感到“累并兴奋着”。在职班的王会友说:“逼真的模拟实战环境既像是一个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历练,更是对即将开始的MBA学习实践的导入,热烈、真实、有讨论、有辩论、有分析、有服从,思想火花的碰撞,商战经验和财务知识的应用都让大家大呼过瘾。与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好学上进的MBA同学进行同组合作,或是团队竞争,我从他们身上也会学到、感受到很多东西。这些都让我对未来三年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来自的国际项目的留学生Lizzy也觉得过程既有趣又充满挑战性:“虽然前几期决策中我们的业绩不佳,但从失误中积累了经验,从团队中学到了很多”。在职班学生刘展术分享了对整个课程的感受:“领导者通常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正是这些成功经验会使自己在全新的市场产生习惯性误判。惯性思维很难改变,正确地用人和匹配团队显得尤为重要。领导者有容乃大。”
通过两天六轮的实战模拟,每个“星球”都有不止一个小组达到产品和财务指标要求。课程培训师孙艺对2013级清华MBA新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清华MBA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虽然与EMBA相比,他们显得有些经验不足,但却敢于尝试。正是因为这样,在有限的课时内他们能应对更多境况,得到更多锻炼,也更能培养他们的全局观和系统思维能力。”
清华MBA项目始于1991,是教育部批准开办的第一批MBA项目。经过20年的建设清华MBA项目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MBA项目。截止2010年7月底,遍布世界各地的清华MBA校友已达到6758人,正在为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贡献着力量。 清华大学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教育实践可以追溯到1926年经济系的设立。1928年陈岱孙教授担任经济系系主任。1952年国家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经济系并入其他院校。1979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清华大学设立经济管理工程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1984年正式成立,朱镕基教授担任首任院长(任期:1984-2001)。学院现任院长是钱颖一教授(任期自2006年10月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