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学院 > 院校动态 >

    西南大学经管学院MBA中心主任黄俊专访

      西南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有着百年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学校占地9600余亩,校舍面积158万平方米。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教学特色鲜明。学校设有30个学院,95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有在职专任教师2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研究员)1100余人。图书馆藏书380万册。有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6个,11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6个博士点,22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61个硕士学位点,10个专业硕士点,1个专业博士点。全日制研究生及本科生5万余人。

      西南大学是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经济管理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其管理学科在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全院现有教职工15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1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52人;国家和省部级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9人。学院下设9个系,有8个本科专业。学院坚持“派出去、引进来”的人才战略,积极支持教师开展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聘请20余名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或访问教授,并长期为本院各类研究生开设专业讲座。西南大学MBA项目以“笃信,求真,博学,创新”为宗旨,依托西南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系统而科学的课程设置、独具特色的管理理念和培养模式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全球视野的高级管理者与未来商业领袖。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十分荣幸邀请到了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中心执行主任黄俊教授,黄教授您好。在这想问您几个专业性的问题,希望你能解答一下。首先我们探讨一下关于职业测评的问题,您个人对职业测评有没有什么看法?

      黄俊:刚好我也在做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对职业测评做了一些跟国内的比较。比如,我们现阶段国内有很多公司提供了一些测评工具,但很多测评工具更多的是基于一种受访者的主观测评,更多的是受访者基于一些提问,他做主观的回答。这种主观回答受受访者当时的情境、外部的因素,他有可能考虑到不好的影响,会有保留的回答。当然现阶段的测评我觉得有意义,而且有必要,但是可能需要增加一些针对个人行为研究的客观科学的测评方法。

      我们3月底在多伦多大学和谢家琳教授进行了交流,她是做OB的,是国际上很著名的组织行为学研究学者。她认为应该加入一些科学的检测,例如针对受访者,甚至对于他的脉搏、唾液化学成分的改变,与科学的测评手段相结合,方法或许会更好一些。

      主持人:您认为目前市场上的这些测评工具是否有效帮助中国MBA学生进入自我诊断和职业规划呢?

      黄俊:现阶段学校所使用的一些工具还是具有一定效果的。西南大学在心理学这个领域走在全国的前沿,使用了大量的科学测评系统和仪器,同时辅以一些科学问卷,问卷是结合中国本土化的国情和管理情境,对学生的自我诊断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关于职业规划方面,转行在贵校MBA学生中,你觉得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呢?

      黄俊:我们做过一个初步的统计,MBA学生就读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学生期的望值还是比较高的,学生希望通过在西南大学的学习,可以拓展个人成长的空间。所以转行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主持人:全日制的毕业生中,今年转行成功的大约占的百分比又是多少?

      黄俊:有一些是在政府部门工作,或是国有企业工作,这部分学生转行是比较少的。一些在私营企业,民营经济领域发展的学员,转行比例大概占到80%。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举一下例子,说明您是如何指导某一个MBA学生进行转行的吗?

      黄俊:今天刚好我们是在历史悠久的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接受采访,它的前身是在1904年成立的。之所以清楚,是因为西南大学的前身—川东师范学堂是1906年,跟交大相差两年。另外一方面,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是在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上海交大重建的管理学院。我们学院的历史是1952年,当时有很多教授,是从哈佛以及康奈尔大学的一些归国教授组建了我们的前身,就是西南农学院的农经系。我们是1982年经管院就国内首批获得硕士的授予权,86年就国内首批获得博士授予权。所以跟交大刚好在发展历史时期方面比较接近,当然它在后续发展超出我们,我们也正在努力学习。

      我之所以提到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就是因为我想举的例子刚好是上海籍的学生,而且是女生。她就读西南大学MBA之前是个全职太太,家里在上海有一些连锁酒店,她主要帮着先生打理一些业务。后来酒店经营比较上轨道了,就在家里做全职太太,不太从事公司的经营管理。在我们学校就读MBA期间,通过和我们MBA其他同学的交流,以及通过和我们老师,尤其是和她的指导老师之间的交流,一方面觉得作为女性不应该放弃个人的职业发展,另外一方面觉得跟先生也要一起与时俱进,不能二者之间的落差比较大。

      如何在家族的生意以外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是她当时比较困惑的。通过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觉得没有必要再过多地参与家族事业,家族生意的发展也需要在另外的领域拓展一些商业资源。所以她毕业后在上海市国资委下属一家科技公司担任副总裁,转行的跨度是很大的。从一个旅游业、服务业转变到从事高科技,老师、同学为她提供了很多的科技资源。比如我们在硅谷工作十几年的王志章教授,他对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创业的历程和管理都非常熟悉,他对学生的辅导,使得这些学生发现在上海这么好的创业环境,我们是可以效仿美国硅谷的成功经验进行转行的。

      主持人: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典例。有人说很多MBA项目它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做法是,比如说今天请HR讲解一下简历,明天再请一个猎头讲面试,没有一个系统性,属于碎片式的职业发展规划。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

      黄俊:我觉得做营销,采用碎片式的营销是比较好的方式,不断地加深印象。作为教育,尤其是做创业教育,其实创业教育也会涉及到职业的变更,这时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化的教育和培训。2011年我们在德国交流三个月,期间和德国一些大学,像慕尼黑大学,以及德国的库卡公司交流,国外的创业分企业内部的创业和企业外部的创业,你要转行的话,或者你要去新建一家自己的公司都存在创业的过程,同时存在职业的发展轨迹。这时候你会发现你所面临的环境,并不是用简单的沟通技巧、谈判技巧,或者把简历写的非常漂亮就能够解决问题,而需要提供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创业教育也好,或者对学生的职业教育也好,需要注重这样一个模块化,一方面提高他的创业,或者职业的技能,同时也需要为他提供一些,比如说个人管理能力的提升。另外提供一些相应的信息,辅于一定的帮助,应该是系统化工程。

      主持人:现在国内商学院之间竞争不断加剧,同时MBA在职项目的学生对于职业发展的指导需求也是不断扩大,请问贵学院对此又作出哪些工作呢?

      黄俊:这个问题非常好,的确国内商学院主体有236家,应该说所有的专业硕士里面MBA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同时也是最为市场化的。但是这样一来对商学院,尤其MBA教育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学生面临这么严峻的竞争市场,尤其是现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外部商业环境,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为他们提供系统性的职业发展指导意见。

      我们也是一个系统化的方案,一方面通过老师进行相应的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以及理论的教育和培养,另外一方面通过校外导师,以及校外的兼职教授,邀请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无论是移动课堂,还是沙龙,通过他们给学生提供最新的产业变化趋势,以及你需要具备的相关技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另外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全日制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比较长,我们效仿英国高校的一些做法,为学生提供创业或者了解其他行业、其他产业的机会。比如说我们结合大学科技园,鼓励MBA学生在校的时候进行创业,这样一来他们可以在校期间尝试积累不同行业的经验,而不需要毕业之后再去试错。我是有切身体会的,通过试错成本太高。

      主持人:十分感谢黄先生为我们带来他专业而又独到的见解。谢谢。

      想了解更多专升本考试信息欢迎登陆学历教育网(http://www.zhongjiao.net/xl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