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商学院MBA课程,作为商科精英课程,MBA学员更应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所以很多高校都积极开展公益活动。据在职研究生网获悉8月3日下午,由复旦-BI(挪威)MBA项目同学会——聚贤荟主办的传统公益活动——与嘉定行知学校手牵手活动在管理学院顺利举行,今年的主题是“美丽家乡,爱心传递”。二十多位项目的校友、同学、家属作为志愿者,以及志愿者的孩子们,热情接待了来自嘉定行知学校的十六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他们欢聚一堂,共同传递爱心,分享快乐,度过了愉快一天。
早上十时许,嘉定行知的小朋友们便登上了聚贤荟志愿者特意安排的大巴,来到了美丽的复旦校园。这里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孩子们很快忘掉了拘谨,即使原本并不认识,也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伙伴。午餐过后,第八届聚贤荟公益部部长刘蔚宣布本次公益活动正式开始。首先,复旦-BI(挪威)MBA项目主任徐惠忠老师上台致辞,他简要回顾了聚贤荟与嘉定行知学校公益活动的历史,从2008年开始,每年暑假里,嘉定行知的孩子们都会受邀来参加聚贤荟为他们精心安排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徐老师也向在场的志愿者和小朋友们表达了亲切的鼓励和问候。
接下来,就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主题宣传小报制作环节。行知学校的孩子们两两组合后,与志愿者的小孩一道分成8个小组,大家领到了崭新的白纸、彩笔和卡通贴纸,纷纷兴奋地欢叫起来。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孩子们各尽所能,尽情挥洒想象,描绘着自己的家乡,很多孩子从小随父母来到上海,因此他们都视上海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在家乡,树上会结各种各样的果实,树下是劳动的妈妈;孩子们放着风筝,无忧无虑地玩耍;在上海,有宽阔的马路,有高楼大厦、东方明珠,还有可爱的“海宝”……亲手将自己的成果贴上展览板,用心型贴纸为自己喜欢的作品投上一票,孩子们的神情既兴奋又骄傲;在场的志愿者们,也为他们的天真快乐深深感动。孩子们的梦想,是我们的未来,也是这座古老而年轻城市最宝贵的财富。
稍事休息之后,大家又投入了其乐无穷的趣味瑜伽运动。随着教练Master田充满动感的口号,大家时而化身为“喷泉”,时而又成了“大树”,逐渐放松了手脚,舒展了身心。在二人配合完成的互动环节中,大小朋友们都满怀着新鲜感,不断相互鼓励,共同尝试,充满自信地迎接越来越高难度的挑战。在稍后的趣味竞赛中,所有志愿者大朋友们都聚在场边,为自己的小拍档加油助威、出谋划策……通过运动,不仅增加了彼此之间的默契,更在无形之中收获了珍贵的信任和友谊。
举办多年来,聚贤荟公益部不仅坚持在物质上帮助孩子们,更注重以丰富的形式,潜移默化地为孩子们提供精神指引,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传递爱心,帮助他人的好习惯。这一次特别设计的“爱心传递”环节,就是希望通过捐赠书籍的方式,引导小朋友们主动关心青海玉树灾区的同龄伙伴。聚贤荟公益部的徐燕同学为大家简要回顾了地震当时的灾情,介绍了玉树第四完全小学几位困难学生的生活现状和心愿。她启发孩子们:善意并不要求自身拥有许多,只要坚持给予他人,哪怕一点一滴,也弥足珍贵。于是,从《格林童话》到《唐诗三百首》,大家纷纷踊跃捐出了平日的最爱,并用彩笔在扉页上写下了一句句真诚的祝福。一位高年级的女同学更是主动上台,和大家分享了她的寄语——“愿你们早日走出阴暗的废墟,鼓起勇气面对光明的未来”。话音未落,全场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样的公益活动,孩子们正在逐渐领会慈善的精神,身体力行地进行着爱心的传递;这无疑是令人十分欣慰的。
不仅如此,我们更欣喜地看到,聚贤荟公益理念的影响力正在日益普及,不仅感染了项目同学和校友,更鼓舞着他们身边更多的人一同加入志愿者行列。在励志分享讲座环节中,主讲人张臻如同学是来自华师大二附中的一名优秀高中生,他也是项目早期变化管理硕士四班校友的孩子。在十分钟的讲座中,他以“照明自己”为主题,以自己精彩的学校生活作为实例,激励行知的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大胆梦想,积极实践,早日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向未来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当整个下午的活动接近尾声,聚贤荟向小朋友们赠送了文具套装,同时还向学校捐赠了三千余元的体育用品,最后大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依依不舍地道别。孩子们纷纷表示度过了开心的一天,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希望以后还能来到复旦,继续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聚贤荟公益部工作人员也表示,将会秉承公益精神,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公益活动,将这份宝贵的爱心传递继续下去。最后,也祝福所有来到上海生活、学习的孩子们,不忘家乡、奉献爱心、志存高远,在更大的舞台上挥洒出精彩的人生!
复旦大学是我国大学中最早设立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学校,早在1917年就创设了商科,并在1929年正式成立了商学院。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就是商学院1952年的毕业生。改革开放之后,复旦大学又是最早恢复管理教育的高校,1979年成立了管理科学系,1985年恢复组建了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经过20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设有8个系、23个跨学科研究中心(所)、3个实验室、1个《研究与发展管理》杂志社以及1个高级管理人员发展中心暨复旦管理咨询公司。至此,今天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已具备当代国际商学院的架构。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含自设博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含自设硕士点)以及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复旦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复旦大学专业会计硕士(MPAcc)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科专业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其中1个与经济学院共同设立)。
截至2008年12月,学院共有在职教职工335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在编行政人员(含杂志社编辑、图书馆管理人员及实验室技术人员)29人,院聘合同制非在编行政人员16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48人,副高级职称教师51人、实验室技术人员1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44人。有兼职教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复旦大学的MBA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务与操作的训练,力争与国际接轨。为把学生打造成为高素质的未来商界精英,复旦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的舞台。依托“MBA论坛”和学生自创的“聚劲论坛”邀请国际、国内商界精英和政界名流来校讲演,让学生有机会聆听大师的教诲;并与国际知名企业如渣打银行、花旗银行、英特尔公司、易初莲花公司等联合举办实务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复旦大学这个具有综合优势的高等学府学到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方法,激发出创新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