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是农村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农村的大环境在改革也是必然趋势。据在职研究生网获悉7月28日下午,第三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 “延安之春”论坛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楼2楼-K02会议室成功举行。“延安之春”论坛在曹凤岐教授的指导下由光华博士后自发组织成立,论坛主要面向光华历届博士后,于每月最后一个周日的下午举行,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两期。本期论坛由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张永升博士做 “钱荒与农村金融创新”的主题演讲。
张永升博士多年来致力于农村金融领域的研究,在此次演讲中,张永升博士首先指出农村金融在地理上是指县域金融,他介绍了农村金融发展历史,指出一方面,2003年、2004年国有四大银行改制后,大量网点撤离县域经济;另一方面,始于2003年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使得农村信用社越来越商业化、市场化,这两方面的转变实际上使得农村金融环境恶化,普通农民的个人融资越来越难。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得十分重要。张永升博士根据自己的实际调研,重点介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这种金融业务。他结合真实案例介绍了资金互助社的成立、运作方式、特征、优势及风险、当前发展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并回答了与会博士后的相关提问。在论坛的互动环节中,在场博士后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工作经历介绍了自己对农村金融的认识和见解,并围绕着农村资金互助社及相关农村金融业务的法律法规、监管、风险、最优规模、未来发展等多方面问题展开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1985年北京大学成立了经济管理系和管理科学中心,1993年在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和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994年北京大学与光华教育基金会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工商管理学院改名为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学院成立后,由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担任院长。2005年4月,厉以宁教授为名誉院长;2006年9月,张维迎教授为院长;2010年12月,蔡洪滨教授为院长。学院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挂靠学院的研究机构有: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中小企业促进中心、北京大学二十一世纪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杂性科学虚拟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与WTO研究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华人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社会系统分析与模拟实验室、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