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一直是很多高校商学院今后的发展重点,所以很多高校将和优秀的企业联姻已经成为一个必然。据在职研究生网获悉7月24日上午,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以下简称“中智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中智上海分公司举行。按照协议规定,双方将在合作办学、学生就业、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兼商学院院长孙铮教授、中智常务副总经理石磊先生出席签约仪式。
孙校长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产、学、研相协同已经成为举校行为,开门办学、各界合作办学的力度不断加强。上财与中智公司在EMBA学员能力提升与培养体系建设、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与就业服务、教职员工人事服务等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孙校长强调,此次合作对于提升我校人力资源质量将发挥积极作用。首先,上财大约1/3的师资是“海归”,如何更好发挥其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其次,对于行政管理队伍而言,一系列的外包服务,在推进其职业化、专业化的进程中意义重大。
石磊总经理简要阐述了央企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介绍了中智公司的特色,并对今后双方深入合作表示期待。石总表示,目前中智公司在业内具有三大显著优势:一、体量大;二、产业链健全;三、创新力度大、创新产品多。“高校是培养高端人才的沃土,希望通过与上海财经大学的合作能够为中国的人力资源发展做出贡献。”此外,石总还就目前大学生就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发表了看法,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可以在该领域取得更大进步。签约仪式结束后,上财代表在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王慧的陪同下,参观了中智“管理驾驶舱”,详细了解中智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安全、风险预警等领域的举措。
出席此次签约仪式的双方领导代表还有:上财商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戴国强教授,校就业指导中心谭予絮主任,校人事处王淑范副处长,商学院院长助理兼EMBA中心主任姜晖博士,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兼校友会办公室主任虞梁老师,商学院EMBA中心副主任刘黎明老师;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王慧,中智总法律顾问、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旭,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彭倩,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职业能力考试与认证中心总经理钱宇平,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外企服务分公司业务发展中心经理李明慧等。
上海财经大学的商学教育始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任商科主任。后商科迁址上海,并于1921年成立上海商科大学,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著名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任教务主任。作为中国最早的商学研究高等学府,学校自创校伊始,即提出要“训练和发展那些具有导向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在工商业中居于领导地位者”。秉承这一传统和精神,学校几代优秀商学教育家黾勉从事,探究真理,并以研究所得贡献社会,传道授业,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姚耐、褚凤仪、褚葆一、李炳焕、李鸿寿、孙怀仁、吴承禧、王惟中、杨荫溥、龚清浩、许本怡、周伯棣、邹依仁、薛仲三、周有光、尹文敬、刘絜敖、彭信威、胡寄窗、娄尔行等各学科著名教授,都曾在我校为中国的商学教育倾注心力,孜孜不倦,可谓积淀丰厚,传承优良。
经过几代商学教育人的不懈努力,上海财经大学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类的商学学科教育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1981年,学校成为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1992 年成为全国首批建立流动站的高校。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和2007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2007年,学校进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行列(985专项)。学校目前拥有会计学、财政学、经济思想史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4个财政部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会计与财务研究院3个国家级基地;并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4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国家学科目录内批准的学位授权点24个,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国家学科目录内批准的学位授权点55个),以及36个本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