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马上就要奔向你各自的前程,两年多的校园生活使同学们更加紧密的在一起,为此复旦大学商学院为同学举行MBA毕业酒会。
据在职研究生网获悉6月29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13届MBA毕业酒会在宝丰联大酒店隆重举行。2010级在职班,2011级国际班、ASIA班近500名毕业生,以及近30位管理学院老师,MIT斯隆商学院的嘉宾Mr. David V Capodilupo、Ms. Eleanor Chin共同参加本次毕业酒会,见证了难忘而重要的时刻。
一段各班毕业生身着硕士服的VCR掀起了阵阵欢呼,拉开了酒会的序幕。随后,孙一民副院长和MIT的嘉宾Mr. David V Capodilupo 共同浇筑象征着诚挚情谊与美好未来的香槟塔,并向毕业生送上美好祝愿。席间,微博墙轮番滚动,记录着毕业生此刻的心情与内心的悸动。第二篇章开场热情似火的舞蹈点燃了现场的热情,掌声阵阵。一段回顾学习生涯的VCR掀起了高潮,在影像里大家看到了从Orientation 到Study Trip,从课堂学习到课外拓展,从新年晚会到毕业旅行的点点滴滴。这些记忆深处的美好,是毕业生终身难忘的财富。随着屏幕上的一张张笑脸,现场也此起彼伏地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寻梦、织梦、逐梦、续梦,青春的故事镌刻在厚重的校训里,砥砺人心,见证成长的力量。感谢陪伴,感谢成长,一路前行。
MBA的项目组老师为大家再次表演《我要飞》,毕业生们纷纷上台,给老师们献花。在之后的毕业生感言的环节,大家都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对学院的依恋,对老师们的感激,对家人的感恩。把复旦赠予的财富带出校园、奉献社会,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做一个无愧于复旦管院的人。第四篇章在一曲《爱因为在心中》的歌曲中开始,深情的歌声透露着对这段过往岁月的不舍,大家共同举杯,共祝锦绣明天。整个酒会在《朋友》音乐中达到了最高潮,每个人都和身边的朋友热情相拥,互道珍重。毕业班们都上台留影,谁也不想离开这里,离开努力奋斗过的集体。毕业酒会现场充满着怀念,不舍,感恩,激动,这些复杂却又真诚的情感交织成最难忘的时刻,永远地留在每个人的心里。相见时难别亦难,道一声珍重,毕业生们踌躇壮志,奔向远大前程。
复旦大学是我国大学中最早设立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学校,早在1917年就创设了商科,并在1929年正式成立了商学院。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就是商学院1952年的毕业生。改革开放之后,复旦大学又是最早恢复管理教育的高校,1979年成立了管理科学系,1985年恢复组建了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经过20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设有8个系、23个跨学科研究中心(所)、3个实验室、1个《研究与发展管理》杂志社以及1个高级管理人员发展中心暨复旦管理咨询公司。至此,今天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已具备当代国际商学院的架构。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含自设博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含自设硕士点)以及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复旦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复旦大学专业会计硕士(MPAcc)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科专业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其中1个与经济学院共同设立)。
截至2008年12月,学院共有在职教职工335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在编行政人员(含杂志社编辑、图书馆管理人员及实验室技术人员)29人,院聘合同制非在编行政人员16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48人,副高级职称教师51人、实验室技术人员1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44人。有兼职教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复旦大学的MBA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务与操作的训练,力争与国际接轨。为把学生打造成为高素质的未来商界精英,复旦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的舞台。依托“MBA论坛”和学生自创的“聚劲论坛”邀请国际、国内商界精英和政界名流来校讲演,让学生有机会聆听大师的教诲;并与国际知名企业如渣打银行、花旗银行、英特尔公司、易初莲花公司等联合举办实务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复旦大学这个具有综合优势的高等学府学到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方法,激发出创新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