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6月,尽管2013年MBA录取工作尚未正式结束,但各大商学院2014年生源大战已经提前打响,特别是对于优秀生源,一些名校纷纷加大招生力度。十年以来,MBA的报考人数增长仅为一倍,但扩张增速却将近三倍,由此导致的MBA教育同质化竞争、功利性办学等问题,也引发业界深思。
量价齐升高学费难阻MBA热
目前,我国MBA报考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以GMAT或GRE成绩为参照标准,采取此方式的仅包括长江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极少数“体制外”商学院;另一种是最为常见的,即考生参加10月联考或1月统考,达到一定分数线后方可入学。由于后者从报名、考试到录取等环节相对标准化,因此其报考情况、相关费用等消息更具有风向标意义。
据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13年MBA招生计划比去年略有上涨,全日制班、国际班、在职班学费分别为13.8万元、16.8万元、20.8万元,其中国际班较去年上涨2万元;从北大光华公布的2014年招生简章看,2014年三者将分别上调至18.8万元、18.8万元、25.8万元。作为另一家MBA教育“大佬”,清华大学也不甘落后,计划将来年学费分别上涨3万-5万元。北航经管学院MBA中心主任秦中峰也表示,北航2013年MBA招生比去年扩张10%左右,并计划于明年上调部分学费。
对于各商学院普遍上涨的MBA学费现象,中国MBA home网市场总监王强解释称,除了教授工资、行政开支、软件服务等办学成本在增加,各种课程改革、实践活动也是促使学费上涨的原因。“商学院教育和普通大学教育不同,后者主要靠政府拨款,前者主要靠学费,拨款只是很少一部分。”
尽管学费在连年看涨,但这并未减退报考热潮。“从开设MBA教育院校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可以看出来,1990年只有1所,2012年增至236所;以人大为例,招生规模从1990年的1个班39人,增至2012年的8个班380人。这些无疑可以看出中国MBA教育越来越受大家欢迎。”人大商学院副院长支晓强说。
神秘不再“奢侈品”渐趋大众化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MBA在我国已有20余年历史,由于其收费相对高端,曾被人称为教育行业“奢侈品”。作为舶来品,“MBA”这个词语如今正变得越来越普及,同时它也成为许多职场人士提升自我价值、获取硕士学位的一条重要途径。
胡伦毕业于南京某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在从事IT行业近十年后,他毅然决定去读MBA。“大学的时候一直就有考研梦,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毕业后,因为惰性一直拖到现在,终于在去年10月前下定决心报考。”胡伦表示,由于很长时间没有摸书本了,深知参加1月统考会有难度,便退而求其次选择10月联考。后来,他报考了中央财大,竟意外被录取,于是正式成为该校2013年MBA在职春季班学生。
“读MBA,也有着多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工作需求,想系统地了解管理和金融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想利用学习期间,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胡伦说。
时近6月,尽管2013年MBA录取工作尚未正式结束,但各大商学院2014年生源大战已经提前打响,特别是对于优秀生源,一些名校纷纷加大招生力度。十年以来,MBA的报考人数增长仅为一倍,但扩张增速却将近三倍,由此导致的MBA教育同质化竞争、功利性办学等问题,也引发业界深思。
量价齐升高学费难阻MBA热
目前,我国MBA报考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以GMAT或GRE成绩为参照标准,采取此方式的仅包括长江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极少数“体制外”商学院;另一种是最为常见的,即考生参加10月联考或1月统考,达到一定分数线后方可入学。由于后者从报名、考试到录取等环节相对标准化,因此其报考情况、相关费用等消息更具有风向标意义。
据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13年MBA招生计划比去年略有上涨,全日制班、国际班、在职班学费分别为13.8万元、16.8万元、20.8万元,其中国际班较去年上涨2万元;从北大光华公布的2014年招生简章看,2014年三者将分别上调至18.8万元、18.8万元、25.8万元。作为另一家MBA教育“大佬”,清华大学也不甘落后,计划将来年学费分别上涨3万-5万元。北航经管学院MBA中心主任秦中峰也表示,北航2013年MBA招生比去年扩张10%左右,并计划于明年上调部分学费。
对于各商学院普遍上涨的MBA学费现象,中国MBA home网市场总监王强解释称,除了教授工资、行政开支、软件服务等办学成本在增加,各种课程改革、实践活动也是促使学费上涨的原因。“商学院教育和普通大学教育不同,后者主要靠政府拨款,前者主要靠学费,拨款只是很少一部分。”
尽管学费在连年看涨,但这并未减退报考热潮。“从开设MBA教育院校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可以看出来,1990年只有1所,2012年增至236所;以人大为例,招生规模从1990年的1个班39人,增至2012年的8个班380人。这些无疑可以看出中国MBA教育越来越受大家欢迎。”人大商学院副院长支晓强说。
神秘不再“奢侈品”渐趋大众化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MBA在我国已有20余年历史,由于其收费相对高端,曾被人称为教育行业“奢侈品”。作为舶来品,“MBA”这个词语如今正变得越来越普及,同时它也成为许多职场人士提升自我价值、获取硕士学位的一条重要途径。
胡伦毕业于南京某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在从事IT行业近十年后,他毅然决定去读MBA。“大学的时候一直就有考研梦,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毕业后,因为惰性一直拖到现在,终于在去年10月前下定决心报考。”胡伦表示,由于很长时间没有摸书本了,深知参加1月统考会有难度,便退而求其次选择10月联考。后来,他报考了中央财大,竟意外被录取,于是正式成为该校2013年MBA在职春季班学生。
“读MBA,也有着多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工作需求,想系统地了解管理和金融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想利用学习期间,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胡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