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五•四”青年节当天,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学生筹办的2013年第八届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全球论坛(BGRC, Being Globally Responsible Conference)在上海校区圆满举行。本届论坛以“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创造共享价值”为主题,详细探讨当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境遇下教育领域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非营利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性,并深入探索政府、社会、企业、商学院各个层面在“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负责人史根东博士,蜘蛛网创始人兼CEO杨明秋(EMBA2008)校友,银则咨询CEO、国际可持续性学会亚洲总监李润锡(MBA2005)校友,中欧文苑主任高大伟(David Gosset)先生和拜耳材料科技企业战略发展部上海总监Chitra Hepburn女士等知名学者与企业家出席本次论坛并发表精彩演讲。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教授致开幕辞。
教育产业可持续性的机会与挑战
朱晓明院长在开幕辞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中欧入学第一课,教育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本质上有相似性,两者都是努力于当前,服务于未来,所以两者的结合将会有巨大潜力并产生深远影响。随后,论坛战略合作伙伴、赢创德固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朱宇同博士和本届论坛主席李晓李做简短的欢迎辞。据朱宇同博士介绍,赢创德固赛一直致力于环保、清洁和能源的节省,追求的是可持续的有价值观和高效的增长,这与本次论坛的主题不谋而合。
史根东博士在题为“经济飞速发展下的中国教育产业可持续性面临的机会与挑战”的演讲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真正内涵,纠正以往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简单地归结为环境教育的认识偏差,称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应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与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经验
Chitra Hepburn女士以“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到可持续的企业创新”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讲,着重介绍拜耳如何平衡经济利益、生态环境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创新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科技的创新使得拜尔在医疗,材料科技,农业作物科学,食品,化学领域等方面研发出新产品。于此同时,拜尔还积极寻找能源解决方案,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主题为“创造共享价值在跨国企业、中小企业以及NGO中的最佳实践”的专题讨论由高大伟先生主持。百威英博啤酒集团亚太区法律及企业事务副总裁王仁荣,拾星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徐鹏,第一财经日报社党委书记、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筹)理事刘芳,杨明秋校友及李润锡校友代表各自领域共同参与讨论。杨明秋认为,公益从来都不是大企业的专利,小企业也一直在做。徐鹏代表非营利机构则表示必须靠制度才能保证公益慈善工作的可持续性。刘芳代表媒体介绍了“河流与孩子”公益项目,以软性投入为主、硬性投入为辅关注中国西部的乡村教育,捐赠学校,培养老师,教育学生。李润泽的发言则给与会者带来了丰富且专业的公益知识,阐述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并希望减少这些隔阂,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非公益组织来做专业的公益项目。
非营利机构成功项目展示
当天下午,五家非营利组织代表向与会者介绍各具特色的教育公益项目以及可持续“商业模式”。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带来的“阳光童趣园”项目为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提供教学硬件、课程及教师培训。“我们的自由天空”分享了“支教接力”项目,主张长期定点支教代替短期支教。“真爱梦想”展示了关于创新素质教育的“梦想课程”项目。“新公民计划”分享了关于支持农民工子弟教育的经验。联劝基金是全国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一个鸡蛋的暴走”项目主管王可东从非营利组织的募集资金、筹集善款方面提供宝贵经验。
最后一个环节的专题讨论主题为“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企业面临的挑战”。该环节讨论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蒋昌建教授主持,《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公益名人邓飞(EMBA2013)同学,中欧爱心联盟副理事长、初创期NGO“杉树计划”创始人陈瑶(EMBA2002)校友,恩派(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副主任丁立,社会企业家、浙江携职旅社创始人温少波,友成基金会执行总监钱为家,北京昌平学校理事、副校长邢文毅等嘉宾参与了此次讨论。
论坛最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苏理达(Hellmut Schütte)教授对论坛作了总结,他号召包括现场观众在内的一代人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而中欧承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通过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负起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