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学院 > 院校动态 >

    张伟:我的汶川支教之旅

      2011年10月,在我EMBA毕业后的第二年。我终于下定决心辞去外企总经理的职务,选择了去汶川义务支教。当时有很多人并不理解,对我来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外表光鲜的我心里并不快乐。

      首先,我并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特别是那些没有休止的奋斗目标和应酬。我不喜欢表里不一的自己,外在是阳光、自信和强大的,内在却是沮丧、自卑和脆弱的。我还知道自己并不完全满意我的婚姻,同时儿子对我的那份并不严重疏离感让我备受打击,并有些怀疑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更可怕的是这些难以名状的压抑和担忧让我早早就患上胸口痛的毛病。死亡这个可怕的字眼总是常常围绕着我。所以我决定要去做一些让自己觉得有价值和感到骄傲的事情。

      为此,在得到爱人和儿子的同意和支持后,我便毫不犹豫地听从了自己多年来的夙愿,在11月开始了汶川支教之旅。

      雁门小学简介:雁门小学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郊外4公里的国道边。是08年震后重建的学校,硬件设施不错,服务于雁门乡所辖的9个自然村。由于学生的家都在高山上,不适合走读,所以学校采用了集中寄宿制管理。学校共有教职工约65人。全校共有教学班12个(外加2个学前班),在校学生461名(不含学前班)。其中羌族学生454名,汉族学生4名,回族学生2名,藏族学生1名。

      学校的每名学生都能享受国家的教育补助,但由于汶川的交通不方便,土地较少,震后消费水平被拉升。同时少数民族的一些观念相对滞后,每个家庭都至少有两个孩子,父母全是农民工。所以学生家庭还是相当困难的。

      另外,由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经济水平决定,学校很难吸引和留下优秀的教师长期执教。所以现有的教师心理负担和工作负担都十分繁重。

      支教的过程:我幸运地通过一位同学的妈妈联系上了当地的教育局,在审核了我的支教申请之后,他们很快就把我派到了雁门小学。

      由于当时已经是学期中间,到底让我做些什么呢,一开始可让校长犯了难。在听完了我的自我介绍之后,他们把我安排在了一直空置的心理咨询室。我也很乐意接受这样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安顿好自己的衣食住行之后,我当天便成为了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可是,虽然我一直对心理学颇感兴趣,却并没有真正地学习和钻研过。

      所以我便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看起来几乎不能实现的计划。我要在十天之内学习完十几本小学生心理咨询及辅导教材和书籍,还要完成各个班级的听课和跟老师的沟通,并列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名单,然后实施心理咨询和辅导。

      从第一天开始,我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和学习12到18个小时,并写下支教日记。从第三周开始,我还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大山上学生的家里家访。为了确保咨询和辅导的品质,我还通过一些朋友和网络与北京、上海和成都的心理咨询专家取得了联系,她们都慷慨地给了我许多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在我支教期间,一次学校的副校长动情地说:“张老师,不满您说,在地震之前,从来没有志愿者来过。地震之后就来了各种形形色色的志愿者,可大多数都是走走过场就走了。走之前还要我们盖章或签证明什么的。我们终于知道了,您啥也不要,只是真正来为孩子们做实事的。”

      2012年1月,在学生们放假后,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汶川。2012年7月,我又回去看望了孩子们。并答应他们我每年都会回去看他们一次。

      我支教的主要内容:

      1,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制定了学期内的咨询计划,并启用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2,重点关注了全校各年级近100名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在休息时间主动跟他们进行接触和心理沟通,对其施加积极的、正面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3,访问了68个学生家庭,收集了一些家庭信息,给学生家长们传授了比较正确的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方法。在家访过程中对7户家庭做了少量的资助,给学生家庭拍全家福照片。为萝卜寨的家长们做了一次集中的家长培训。

      4,通过感召善款,为萝卜寨村的孩子们修建了一座篮球场。用感召的方式,为学校提供了一些书籍和玩具。通过个人慈善拍卖会,为学校建立了奖学奖教基金。

      5,与约25名老师或学校领导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和体验本校老师的苦衷和辛劳。

      收获和感悟:我永远无法忘记在汶川的那段日子里自己的体验。即使每天工作和学习12到18个小时,还要不时经历让人毛骨悚然的余震,可是我却在岷江边收获了心灵的清净和甜蜜的睡眠。

      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孩子们一颗颗纯洁的心,还有老师们的尊敬和家长们的爱戴。这些让我每天都被爱紧紧的包围着,并不断地被激励着去贡献和付出更多,然后又得到更多的爱。

      就是在这些简单相信和爱的滋养下,我自己内心的纠结和伤痛也慢慢开始消融和转化,从而产生了许多的正能量。在那段时间里,我完全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浑身内外都充满了自信、热情、力量、轻松和自在。

      另外,这样支教的经历也让我对慈善有了根本的理解。慈善行为不是简单的施舍,也不仅仅是贡献。而是在尊重基础上的无条件付出和接纳。所以不仅接受慈善的一方要懂得感恩,付出慈善的一方也要感恩,感恩他们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施恩的机会,而且不对他们有任何的要求和期望。

      总之,我的支教之旅,表面上看起来是我为那里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们做了很多事,其实我自己所收获的感悟和价值,可能是成倍于我的付出的。

      支教后记:从汶川回京后,我并没有急于开始新的事业和工作,而是开始了关于婚姻关系、家庭教育和心灵成长的探索,并参加了不少工作坊式的体验式学习。到2013年,我已经基本解决了自己在事业、家庭和健康方面的种种纠结。据此,我也立志要为当今社会的精英们做一些有益的贡献,促使他们的内在和谐、家庭和谐、事业和谐,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