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EMBA教育项目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管理人才。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对培养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完善MBA教育体系都有重要的意义。EMBA的发展是对MBA教育是很大的补充,让那些原来失去了或者错过或者自己当时不够重视的一个更高等级的教育机会,对一些企业家来讲又可以重新获得知识。
EMBA的发展也和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EMBA兴盛与的行业的发展,以及这些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的经营环境、世界经营环境变化有很大的关联。”北大国际(BiMBA)院长杨壮在接受《产经新闻》记者采访说,“我们成立最早一批EMBA,是根据当时的经济市场改革,企业制度转型及互联网的出现的新机会。”
据了解,由于MBA(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需要考外语、数学,这就给那些管理经验丰富但离开应试环境多年的企业高层设置了门槛。而EMBA入学笔试、面试均由培养单位自行组织,门槛大为降低。
在教学模式上,EMBA注重在启发的基础上,将课程与学员实际体验结合,因此更适合具有8年或8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应有4年以上管理工作经历)、较大规模企业中的现职高层管理人员。
高学费能否得到高价教育
EMBA从在开班的那天起,就与“高学费”如影随行。资料显示,2002年,教育部公布的学费指导价为20万元。而在今年,内地EMBA学费最高已经突破60万元,而学费超过50万元的商学院已有5家。
对外经贸商学院院长张新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教育应该有一种动态认识,确实教育里面应该有更多非商业化的东西,但时代发展到今天,从全世界来讲,市场化都是一种趋势。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教育,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在坚持教育主体非商业化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商业化运作的方式去发挥某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部分教育产品的效应,无论对学校、对学生,还是对社会发展本身,都是有好处的。
完善机制培养合格的EMBA人才
除此之外,杨壮还认为,当前EMBA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一个就是师资力量的挑战,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地建立一批有思想、有学术、有素养、有体验的EMBA教员。他们既要有特别高的知识理论,还要有实战经验。如今,这个挑战随着经济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国际化而变得更加尖锐。同时,怎样才能使EMBA学员在国内更关注道德、关注社会走向、改善社会民生,怎么样才能使他们起到巨大作用,成为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样本,也是对EMBA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我国,EMBA教育竞争非常激烈,由原来30所到2009年扩招以后达到62所。有很多学校面临EMBA学员的招生问题,年龄越来越轻,学员也由高层慢慢到了中高层。“现在的EMBA学员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目的各异。比如说4年以上管理工作经历这条,管理2个人的小组长和管理100多人的总经理,很显然他们的水平能力是不一样的。”通过多年的观察,刘延平发现,有的学员仅仅是为了拿个文凭;有的学员是学点东西也行,顺便拿个文凭;也有的学员是来真正认真学习的。“这三类可能各占三分之一。”刘延平说,“当然,这些都是微观层次的问题,真正宏观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对文凭、学位、证书的认知、认识的程度也决定了我们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
防止EMBA三个功能的本末倒置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作为一个极具市场性、拓展性、竞争性、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专业学位的教育,“EMBA具备三个功能:首先是通过EMBA教育,能够总结经验,完善一种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其次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最后,为学校、学院筹集一定的办学资金,用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这三个功能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防止顺序的本末倒置,可能是EMBA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