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0日GMAC(GMAT考试的主办方,全称为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美国管理学研究生录取委员会,以下简称GMAC)和GMAT复习资料GWD题的创始人管卫东先生走到一起,共同出席由博智教育举办的2012GMAT改革暨亚太商学院研讨会,双方曾在2009年对簿公堂引发媒体关注。
研讨会同时邀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采用GMAT考试为录取分数的商学院招生官员一起讨论即将于2012年6月份实施的GMAT考试改革。GMAC亚太区余菁维先生,中欧MBA高级招生经理季丽浩先生,长江商学院MBA高级市场与招生经理刘卫宇先生,和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MBA项目市场经理陈奇戌先生出席了研讨会。
GWD与GMAC“不打不相识”
GWD题目前是学生备考GMAT时必不可少的复习题集之一,因为“GWD题”甚至超过由出题机构“GMAC”官方出版的“OFFICIAL GUIDE”(中文译为官方指南,以下简称OG),被传说为最接近于“GMAT真实试题”,同时在网络还未完全普及的当年,上过GMAT培训班的优势很明显。而“GWD”为管卫东带来了GMAT第一名师的荣誉,也带来了GMAT考试主办方——GMAC(美国管理学研究生录取委员会)的“司法关注”。
2009年,GMAC以“GWD题”侵犯其所有和管理的“GMAT”试题相关知识产权为由所提起的诉讼,曾引起不少的媒体关注,并且该案被与03年ETS和GMAC连手起诉新东方一案进行比较。以管卫东一人与新东方一个庞大教育集团作比较,在出国培训与留学行业里是绝无仅有的。但诉讼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GMAT与GWD和解了。探究事件和解走向的背后原因,出国考试培训业内人士认为GMAC对GMAT的变革与在全球和GRE的竞争有很大关系。
从“诉讼”走向“合作”
在美国,来自的学生一拨又一拨,尤其是读金融、会计、市场、HR等商科类的学生越来越多,在他们出国前的GMAT培训中,教师也换了一拨有一拨,大部分曾经从业于GMAT培训的老师要么与学生一起出国,要么转行教更容易的托福与雅思,要么换到GRE,因为在GMAT的培训业界,一方面因为学生们都是要出国学商科的,他们的客户意识与教学体验感受要求,要远高于一般的培训学生。所以GWD就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一面旗帜。
当GRE实施改革,GMAT全球面临竞争的时候,GMAC也在思考变革。在,GMAC与管卫东“不打不相识”,有2009年的“诉讼”在前,才有了2011年的“合作”在后。在管卫东最新执教的博智教育官方网站上,GMAC刚刚在美国发布的、可适用在iPHONE和iPAD上的“OFFICIAL GUIDE12版”(最新版GMAT考试官方指南,简称OG12)APP应用程序消息,就已经通过发布在博智教育官网上,并分别发布在当时拥有40625个粉丝的人人网公共主页、96960粉丝的腾讯名人微博和100263名粉丝的开心网公共主页。这种传播速度与GMAC在的需求应该是一致的。
国内名校采用GMAT形势日趋明朗
的留学市场近几年正是风气云涌之际,一方面随着社会家庭经济条件的提升和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受到质疑,学生留学的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随着商学院MBA、EMBA等经典管理教育的遍地开花,研究生留学由GRE的理工科逐步向偏GMAT的商科转移。从GMAC提供的考生数据就可以直观得知,GMAT考试人数从2006年的10342人/次,猛增到2010年的30264人/次,由此,从2010年起已经成为除美国以外GMAC最大的生源国家,也因为此,GMAC破天荒地第一次在香港设立了统筹亚太地区事务的亚洲办公室。也因为市场所在的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崛起,09年非美国籍考生已经超过美国籍考生,作为一种国际性管理教育入学测试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在当下商学院队伍中,以中欧、长江两家为代表的独立商学院从创办起就采用GMAT作为自身招收MBA的录取考试标准,此外,我国香港地区的大学如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无论是MBA还是商科类研究生课程均采用GMAT作为录取考试标准。伴随着我国商学院对外交流和国际交换的需求,最早和MIT斯隆商学院有紧密合作关系的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国际MBA项目为了与对方接轨,确保送出去交换的学生有足够的英语实力可以完成全英文的学习要求,清华从2010年起,在国内联考体系外,也设定了GMAT分数线,以作为进入国际班的标准要求,而且在官网上明确只要GMAT分数达到620分,就可以直接进入面试环节,即所谓B线优势机会。由于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一直设在清华,远处上海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新生的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一见一直引领体制内商学院大旗的清华经管学院都采取GMAT分数作为辅助招生标准,相继迅速反应,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交大高金都于2010年招生季即宣布只要考生GMAT分数达到700+者,即可获得奖学金,额度从全额到1/3不等。
随着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MBA招生逐步加入GMAT分数作为辅助录取标准的形势越来越明朗,GMAC会也加大对市场的投入与关注。除了在香港设立亚太区办公室,还讲筹划即将与明年4月上市的《Official Guide》13版将是第一次美国与同步推出。毕竟国内独立商学院的量还很少,截至目前只有中欧和长江,如果GMAT能够赢得以清华、北大、复旦、交大领衔的体制内商学院的认可,那么在的市场规模讲成几何数成长,哪怕是GMAT和联考制度共同存在,潜在的市场规模也是非常巨大的。
考生与全球考生GMAT备考的差异化
在2011GMAT SUMMIT(北京)研讨会上,GMAC测试部副总裁郭凡民先生向在场听众们公开了2011年8月GMAC在今年8月GMAT考生所做的调查。GMAC共收集了1176份调查数据,其中227人来自考生。报告的第一部分分析了考生的性别组成,年龄组成和备考周期、备考时间长度等方面。报告第二部分着重关注备考资料筛选和培训机构选择情况。调查显示在这227个考生中,30%是男生,70%是女生。在11年8月的这批考生中,75%的考生年龄小于25岁。考生80%备考周期在4-10周以上,人均复习时间27小时,全球最高。考生每周复习时间人均27小时,是美国考生的约三倍左右,居全球最高。
报告第二部分显示,备考资料上考生最关注答案,考生习惯于BBS与论坛,美国考生采用网络课程高于考生。对于培训机构整体来说,口碑传播是学生获知或选择培训机构的最大因素,有超过84%的考生是通过同学、朋友口碑传播获知或选择培训机构。
同时,郭凡民先生就在各大网络BBS、论坛上传说最多的关于GMAT的一些话题进行了澄清,并进一步就GMAT考生申请目标、与全球考生重考情况、GMAT考试在商学院录取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GMAT的考试范围、GMAT考试的评分规则,做题的正确性与完成度的对应关系做了官方解释。考生重考率为30%,越年轻重考比例越大,重考生的总成绩人均增加37分,语文比数学提分相对更高。郭凡民先生向考生给出GMAT考试的4大关键点:第一,考生应适应GMAT考试(包括考试类型、时间长度、考试模式等);第二,把握好节奏;第三,完成做题;第四,不要聪敏反被聪敏误。